如何培养初中英语阅读悟性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 童静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行和推广,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已经越来越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童静
        四川省屏山县大乘初级中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行和推广,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已经越来越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中考中, 阅读理解占总分值比例的40%。因此,教师逐句逐词解释疑难词句、归纳文章主旨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合当前英语教学的发展,学生阅读悟性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方式应该成为探讨与研究的重点。那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悟性呢?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阅读理解
一、在语感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悟性
        “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学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这是叶圣陶老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对语感作出的最早的解释。所以有人认为:语感是感悟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的语音、语调、语气等语言表象的直接感知能力,也是对词义、语义、甚至是言外之意、情感色彩等抽象语言交际功能的直接体验,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和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综合能力,同时也是人们对语言法则、表达方式、篇章结构等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阅读悟性,是语感的直接表现形式,是对语言文学的敏锐感觉,属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语感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悟性的重要途径。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感源自于大量语言素材的原始积累。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多听、多读、多背是培养语感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学生通过语感培养提高阅读悟性的一种方式。
二、在情景创设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悟性
        初中英语课程改革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创设语言情景:
        1.联系实际生活,感悟真情实景。在阅读课的教学中,要为学生寻找真实的生活情景,并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把故事情节或生活情景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设法打开学生脑海中库藏的生活图片,增强体验砝码,以加深对词句、情感及思想的理解。


        2.拓展文章内容,感悟语言内涵。外语学习过程是一种体验、模仿、迁移、运用与创新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拓展文章的内容,利用图片、影视、音乐、情节设置、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一种可供学生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模仿、复习、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更直接、更亲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景,融入自己的感情,感悟作品中的语言,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悟性。如在”she said helping other could change her life” of go for it Book2 的教学中,让一个学生扮演大学生,另外的学生扮演穷山区的孩子们。大学生作为自愿者向山区的孩子支教,他得到了什么;而山区的孩子们好不容易接受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的教育,他们那种渴望知识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心理无比的高兴。通过这种阅读拓展,学生不仅复习了文章的表达方式,更要的是学生在思索与练习中感悟到了作者的心理、思想,读懂了作者言辞表达的内涵。
        三、在词汇意义推断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悟性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理解词汇的内涵,即表达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字面意思。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都会遇到同一个问题:每一句话,甚至整篇文章中每个单词都认识,可是用词汇的基本意思翻译却词不达意,不能理解全文。这就是阅读中缺少一种对语篇信息、语境线索和感悟能力,影响了对词义的推断与理解。要求学生挖掘文章的内涵,才能正确地理解其真正涵义。
四、在篇章的整体思维阅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悟性
        阅读悟性的培养,是阅读策略的学习过程。阅读不仅仅是语音、语调、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因素的被动接受,而是一种背景知识的整合、逻辑关系的推理,是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过程。
        培养学生的阅读悟性,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篇章整体思维的阅读策略,通过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分析篇章结构,提高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等。传统的阅读教学,侧重讲授语言知识和分析语法现象或串讲翻译,忽视了对篇章整合阅读策略的运用,缺少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篇章的题材、中心、结构、连贯衔接、逻辑关系的分析,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文章的意思进行积极的预测、推断及确认。学生最终学到是语言符号,却不能深入地领悟文章的思想、文化等。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的领悟能力,教师则可以不必满堂贯词汇的解释、句子的分析,学生就可以清晰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及篇章的结构,自主地获取有效的信息,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内涵,实现阅读主体感性经验的升华。实践证明,学生的阅读悟性是可以通过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的精心设计和科学指导培养出来的。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
【2】程雨民。关于词汇意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
【3】《考试与评价》.英语教学研究.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