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平
黑龙江省鹤岗市向阳区胜利小学154100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科目逐渐增加,学习压力日渐增大。教师在小学教育中不仅需要注重小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需要注意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塑造。体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小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健康行为活动以及完善的体育道德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带来丰富教学体验的同时,促进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塑造。以下,结合具体事例,简要论述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教育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发展的快速成长阶段,在这个时期教师更加需要提高对于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在学习中不断完善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塑造,在生活中不断增强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育。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教学、生活教学以及德育教学等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运动能力,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在提高小学生体育运动水平的同时,增强小学生身体素质,加快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速度,促进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一、在游戏教学中增强运动能力
小学生的运动能力是指小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从事体育锻炼时所具备的能力,是小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运动思维模式的综合表现,运动能力是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游戏教学是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将体育教学内容与体育赛事游戏相互结合的教学手段,使小学生可以切实的参与到游戏当中,在游戏活动、体育比赛对抗中完成现阶段的体育知识学习。在游戏化的体育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小学生在体育游戏教育中的专注度,进而增强小学生体育的运动能力,推动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快速增长。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手段来增强小学生的运动能力。
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足球比赛,将体育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对抗中。在足球比赛开始前,教师需要根据班级中各个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分别为学生布置比赛中需要负责的位置。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安排在比赛中“前场”的位置,他们在足球比赛中主要负责足球的进攻;运动能力一般的学生则安排在“中场”的位置,为前场学生创造进攻机会的同时吸引对手球员的注意力;而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安排在“后卫”以及“门将”的位置,主要负责防守以及干扰对手进攻。“同学们,大家负责的位置都清楚了么”,“清楚了”,“好的,大家在比赛中一定要注意安全,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赛,不要逞强,累了就及时下场休息”。通过合理的位置安排,在保证足球竞赛顺利进行的同时,还让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得到适度的锻炼。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足球班级对抗赛中,利用学生队伍间的相互协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在与另一支队伍的对抗中增强学生积极进取的求胜意识培养。将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完成体育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保持活力,增强学生运动能力的同时,促进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在生活教学中塑造健康行为
小学生的健康行为是指小学生为了增强身体素质、保持身心健康、预防不正当行为引起的生理、心理疾病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生活教学则是教师通过小学生在日常中常见的事物、事例作为切入点,将体育教育带回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小学生最为熟悉的事物作为展开,降低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抗拒心理。
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身更为适应的日常生活中进行体育知识学习,可以增加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小学生在学习时更加富有激情,精神状态更加饱满,保持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生活教学的手段来为学生塑造健康行为意识。
例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生活中小学生常见的事例,为小学生培养健康行为意识。“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健康的行为活动么”,教师立足小学生日常生活,让小学生主动思考健康行为活动有哪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老师,我觉得应该有合理的饮食”,“老师老师,充足的睡眠休息算么”,“老师,我觉是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应该也是”,“大家说的都没有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用餐、充足的睡眠休息、积极且适度的体育锻炼都属于健康行为活动。除了这些主观的健康行为活动外,大家同时还需要树立客观的健康行为意识,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干净的个人卫生以及整洁的环境卫生,远离危险事故多发地,戒除生活中的不良嗜好等等”。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生活中的健康行为活动,有利于加速小学生健康行为意识的培养,增强小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以及身体茁壮成长。
三、在德育教学中培养体育道德
小学生体育道德意识主要是由热爱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尊重比赛对手以及公平公正竞赛构成,教师为小学生培养体育道德意识,有利于提高小学生体育运动水平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里的德育教学是指教师在小学生体育教育中有计划、有目的具有针对性地为小学生培养符合现阶段政治、思想以及道德意识的教学手段,让小学生在学习成长中少走弯路,增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意识,促进小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使小学生在严格遵守体育道德约束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其他学生,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帮助身边其他同学树立体育道德意识,塑造优秀思想品德观念,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德育教育的手段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道德意识。
例如:教师使用德育教育的方式,在体育赛事中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道德意识。“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和其他班级举行拔河对抗赛,大家有没有信心赢下比赛”,“有信心”,“大声点,有没有信心”,“有”!“很好,既然大家情绪如此高涨那么老师也不多说了,比赛时一定要在保证自己与他人不受伤的前提下,“不放水、尽全力”的去赢下比赛,大家比赛加油”。教师在拔河比赛开始前,通过为学生打气鼓励的方式进行体育道德意识教育,“保证自身及他人身体安全”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进行任何体育赛事都需要注意自身的身心安全以及他人身体不受到伤害;“不放水、尽全力”是为了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对手、尊重比赛的体育竞赛意识;组织团体的拔河竞赛,则是为了让学生在体育竞赛中形成团队合作的协作互助意识。教师通过体育竞赛的方式,在比赛中塑造学生体育道德的意识,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服输的心态,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潜力,进而推动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的教育中,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游戏教学、生活教学以及德育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为小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内容,带来多样化的教学体验。使小学生在学习成长中能够保持更加持久的活力、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提升小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效率的同时,不断强化巩固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进而为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百通.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J].运动,2018(02):119+87.
[2]林珠爱.浅析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新课程(中),2018(01):34.
[3]邬娴.试析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体育风尚,2018(0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