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王静
[导读] 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关注

        王静
        福建师大二附中
        
        摘要: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关注。可以说,在初中这一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起到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引导作用。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探讨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本文从“利用网络资源库,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活化课堂氛围”“结合网络学习空间,参与时事政治讨论”“利用微课技术,开展课后拓展”几方面出发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网络;微课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要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十分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为了切实促使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进行创新、优化,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切实促进初中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下面,本文就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利用网络资源库,丰富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非常有限,无非就是道德与法治教材。况且,教师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的挖掘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也很容易陷入唯教材为中心的弊端中,陷入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同时对于固定的教材内容失去探究的兴趣。为此,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在充分结合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拓展学习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今日说法》《法律讲堂》《法治在线》等节目作为网络资源库,从中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加以思考,做到对于教学内容的丰富。《今日说法》《法律讲堂》《法治在线》等都具备真实性及权威性,其中呈现的案例分析、理论法律知识以及感性知识等都是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需要理解的。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从这些节目中选取一定的案例片段,让学生在课堂上加以分析,促进理解。具体地,为了促使学生对于我国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从网络中下载这样一个案例:陈兵发现一个小偷偷自己的包,追了小偷大概有200米后猝死,小偷与他并没有身体上的接触,运动医学专家分析说陈兵可能是因为心脏问题而猝死的,之后陈兵的家人并没有向小偷提起民事赔偿要求。学生需要对该案例中小偷的偷盗行为与陈兵的死进行思考,思考两者有什么样的关系,小偷在此过程中有哪些违法行为,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相关案例的分析有更加全面、立体的了解。
        二、通过多媒体技术,活化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呈现给学生,但是教师口头上的讲解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很容易促使学生陷入被动接受的状态中,导致课堂氛围成为“一潭死水”。为了充分活跃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在教学中加强投入度,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体现。上文所提到的案例的呈现也无不是需要依托多媒体的功能,但是了除了呈现一定的案例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现一些图片、音乐等,从而活化课堂氛围,将多媒体的运用渗透在点点滴滴中。
        例如,在教学“共筑生命家园”一课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随机通过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活动,在讲到一些内容时可以为学生播放公益广告、影片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生命家园的含义,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能够加强对于生命家园的了解,能够正确地为生命家园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又如,在教学“创新改变生活”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融入一些创新产品的图片,让学生在关注教学内容的时候,能够结合一定的图片去加深感受。这都可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将教学内容多样化呈现,燃起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融入课堂中。
        三、结合网络学习空间,参与时事政治讨论
        网络学习空间是基于网络的一种支持学生探究学习的平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通关网络学习空间的建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突破时空的局限,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及学习目标的精准定位。即学生可以结合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及时针对一些时事政治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促使学生可以实现知识获取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向学生发布一些任务或问题,学生可自由分组,在网络学习空间中提出自己关于时事热门事件的观点,并通过和组员的讨论,找到解决的一些方法。具体地,以“民主与法治”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月22日在京召开”这一热点话题,促使学生去对此进行讨论,结合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去加以分析。或者学生还可以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充当一定的主人,从而提出自己关于民主与法治国家建设的一些建议,从而对于民主与法治进行更为生动的理解。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促使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四、利用微课技术,开展课后拓展
        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不能止步于课堂教学。除了网络学习空间的拓展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微课来促使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进行延伸,微课也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以运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微课的内容通常是围绕教科书中的重点、难点和容易出错的要点设计的,包括课外知识的扩展,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将微课与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程相结合,将有助于建立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学的新平台,有助于为学生创建一个自由生动的学习环境,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例如,还是以“民主与法治”这节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其中的教学重点进行提炼,精心设计,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制作一个大约五六分钟的微课,并将微课放置于班级学习群中,作为课后拓展材料或者预习材料供学生观看思考,事实证明,这样的微课促进了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了他们对于什么是“民主与法治”的看法。同时,在课后,学生也都可以针对自己的知识薄弱点进行有选择性的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暂停,可以反复观看,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节奏,从而促使学生可以有效巩固自己的所学。由此可见,教师要提升自己的微课制作能力,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变得更加有针对性。
        总而言之,道德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准则与规范,法治是国家管理人民的准则与规范。只有让学生充分的懂得了这些,才能使得学生有立身之本,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信息技术,在互联网、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帮助下,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变得更为高效、生动,让初中生能够在教学中切实得到有效的学习,能够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样才能为学生之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以上即是本文的相关论述,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罗永浩.基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00.
        [2]林有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4):127+129.
        [3]刘海霞.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新媒体应用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