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凤
浙江省杭州市文溪中学,310030
摘要:在互联网应用普及以及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对学生计算机操作和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是愈发凸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助力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形成,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探究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在文明、健康以及正确使用网络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学习能力,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网络学习能力;教学策略;教学案例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网络学习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具备这些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跟随时代发展的趋势并且不会被社会所淘汰。然而观察现如今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课时数过少、学生不重视等问题,阻碍着课堂教学的顺利进展以及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如何转变这一局面,加大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力度并注重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师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本文就此为论题和切入点,针对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一、充分了解学生情况,适当转变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着较大差异的学科,传统以灌输和说教为主的教育模式对信息技术教学来说是极其不适宜的。学生的计算能力操作能力和网络学习能力是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在充分认识到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操作时间是很有必要的。为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从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水平以及具体的教学实际出发,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摒弃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和限制,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的形式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促进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发展和提升,从而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顺利进展以及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以“初识Python”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并掌握Python语言的特点及其重要性,掌握Python语言开发的运行环境的配置。为了更好地促进这些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以在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后,让学生自主利用计算机进行操作,通过实践操作的形式感受Python的运行环境,如何对print指令进行正确使用等等。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巡视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不懂或是操作不当的地方进行合理、有效地指点。如此,便将学生的课堂和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凸显了出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地锻炼,对促进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促进不同层次和水平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重要教学组织策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以及对网络的熟悉程度等等都是不同的,因而开展合作学习,让具有不同知识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能够更好地实现以快带慢,以优带差,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和发展。为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并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促进更理想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实现。
例如,以“多分支结构程序设计”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就可以将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到教学中。
为了提升分组的合理性,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学习和接受能力及其对计算机喜爱程度的基础上,将学生划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层次和水平。高层次的属于计算机操作能力较高、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强且对计算机学习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而中层次的属于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中等生,即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操作能力一般,且学习兴致不高的学生;低层次的属于信息技术学习中的学差生。这一层次的学生平时对计算机接触且了解的较少,且操作和学习能力较差,对计算机也没有什么兴趣。在遵循隐性原则基础上完成对学生的分层之后,教师可以将这些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保证各个小组的实力和水平相当。完成分组设置后,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围绕本课的相关知识,比如如何利用if条件then语句组进行程序的制作和设计。如此,便将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了教学实践中,促进了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思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更为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三、引入网络安全知识,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初中生处于特殊的成长阶段——青春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且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较差,对于网络上存在的一些不良信息难以及时筛选,这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注重加强网络安全知识的教学工作,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其中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着一些不良信息和安全隐患,使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网络安全意识,避免因操作错误或是浏览有害信息造成不良后果的产生,让网络真正做到为己所用。
例如,当学生在利用网络下载文化和相关资源时,教师除了介绍和讲解基本的网络操作方法之外,还应将网络安全的相关教育内容渗透其中,比如让学生认识到有些网络和链接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是不能随意点开的,这样很容易造成信息的泄露和黑客的攻击。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学生应当对这些信息加以注意。如此,便将网络安全知识渗透到了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充分认识到网络两面性的基础上正确使用网络,对提升学生的网络操作和运用能力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形成家校互动力量,正确使用网络技术
学生网络学习力量的形成单靠课堂上的教学是很难实现的,是需要依靠日积月累的积累以及学生的反复训练才能实现的。因而单靠课堂上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需要在课下反复、自主地进行操练。而家长此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了使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在课下自主操作和学习计算机的状况,家长应及时与教师取得联系,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动力量,在教育合力的监督和指导下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操作和网络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网络聊天群组的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将每天所要学习和练习的信息技术知识以资源共享的形式发放到群组中,让学生在家长的监督和辅导下完成任务。除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反馈之外,家长还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及时反馈,反映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出现浏览其他信息的行为,同时对学生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是不懂的地方进行及时反映。如此,便将家长的辅助作用和力量发挥了出来,使学生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摆脱盲目学习的状态,这对提升学生的网络学习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总之,网络学习能力是关系学生日后学习和发展的重要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目标所在。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将培养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目标贯彻到教学始终,使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最终实现发展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辉.关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J].科教文汇,2015
[2]吕海燕.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培养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