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忠义
江苏泰州泰兴宣堡卫生院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也在随之增加,并且导致交通事故的大量增加。本文简要介绍了司机应具备的心理和生理素质,以及如何提高他们的驾驶能力,并力求使驾驶员能找到提高驾驶能力的方法,希望在预防事故和安全行车方面能有成效。
关键词:汽车驾驶;安全行车;培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很多普通家庭都有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学会开车也逐渐变成一种生活技能,由于驾驶行业的高要求,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参加汽车驾驶员培训。那么,汽车驾驶员该如何做到安全驾驶呢?
1 影响驾驶员驾驶的因素
1.1 安全意识
所谓的安全意识是在行为必须安全的思想中确立的概念。也就是说,人们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的心理警觉,可根据心理学进行分类为:混沌型,这种类型的驾驶员没有很高的素养,也没有特别注意他们的行为是否对他们有害,即只要没有特别严重的安全隐患就不在意;自恃型,这种类型的驾驶者通常具有相对较长的驾驶经验,并觉得自己已经可以很熟练的开车,有时他们还是驾驶员教练,因此他们在驾驶过程中最有可能没有安全意识;任务型,该类型最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的情况,且安全意识的防御线相对较低,此类型更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1.2 影响驾驶员安全意识的原因
有几个重要因素会影响驾驶员安全意识的发展。首先是酒后驾车,一些司机认为并没有醉到昏倒的地步,于是就允许自己酒后驾车且习以为常,却不知酒后驾驶导致了多少安全事故和家庭悲剧。其次,不在乎一次或两次的碰撞认为这并不可怕,只要没有犯什么大的错误,其他事情就无关紧要,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大事是由小事的积累引起的;第三,存有侥幸心理,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并有一些典型的事例如开车饮食,疲劳驾驶和抽烟等,他们以为这些事情对驾驶的影响很小,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驾驶时的安全隐患。第四,刻板印象的影响,即在开车前都不检查车辆的情况,觉得之前没有发生过问题那么将来也不会出现问题,因此,放松安全防线也会造成安全隐患。
2 汽车驾驶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2.1 加强驾驶员的综合素质教育
道路基本上就由人和汽车还有道路组成,而在这些元素中驾驶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统计,超过80%的交通事故都与司机有关,因此必须注意培养驾驶员的整体素质。首先,我们必须引导学员学习《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认真的教学,他们了解教学过程中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以确保安全驾驶。二是加强生活与道路安全教育,通过事故案例教会学员珍爱生命;三是加强交通法规教育和安全意识,交通法规和安全意识,这是驾驶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尤其是要使驾驶员的心理有“规律”,否则就像盲人走路一样安全事故可能随时发生。只有通过多种方式提高驾驶员的整体素质,才能加强自我管理与控制个人情绪,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为以后的安全驾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要注重操作动作的巩固和灵活运用
在此阶段已经掌握了初期的驾驶能力并且可以独自驾驶汽车。但是在驾驶过程中动作通常非常机械化且不灵活,这需要进一步整合驾驶技能并学习灵活使用它们。一方面应该对驾驶理论进行教育,另一方面也应该使学习者了解实际驾驶中,不同天气和道路条件的要求。例如,在平坦道路和山区道路上的变速操作是不同的。在山区道路上时必须先增加油,然后才能增加档位否则车辆会出现动力不足的现象。对于轻型和重型车辆,在晴天和雨天其制动器的操作也有所不同,重型车辆和雨天应及早刹车。因此必须在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天气条件下,锻炼并在各种环境中灵活使用学到的驾驶技巧,以提高他们的驾驶技能。在教学时可以为学员提供更多独立的驾驶机会,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可以自己进行判断和操作。培训结束后教练必须进行评估,指出做得不好的地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使学员发现培训中的不足并加以纠正。通过反复培训可以巩固驾驶技能而驾驶技能不仅指操作技能还包括观察,分析和判断,因此还必须培养学员的观察,判断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2.3 熟练的掌握汽车制动的技巧
作为汽车行驶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汽车制动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能够准确地掌握汽车的制动技巧,以确保驾驶员驾驶舒适性并提高驾驶安全性。通常情况下,刚开始开车的人对道路地形并不熟悉,他们的心理素质也不太强。发生紧急情况时会紧急制动,这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在这个阶段我们购买的大多数汽车都配备了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如果用力踩下制动踏板汽车将发出噪音吸引驾驶员的注意力,并减慢制动速度。声音是ABS缩回并间歇释放制动压力的声音对其他部件没有损坏;因此,在紧急情况下踩踏紧急制动踏板,并在确定车辆满足安全停车要求时将其释放。对于具有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车辆,必须连续且间歇地踩下制动踏板,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停车时的停车安全。
2.4 要掌握单个动作的操作要领
当第一次上车进行驾驶技能培训时教练,将首先解释动作过程要求和注意事项,然后在解释后进行演示。通过讲解和示范学员,将初步了解驾驶技能的基本要求,并在他们心中形成对完成动作的初步印象。在培训开始时由于缺乏对汽车技能的知识,受训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紧张以及无聊和动作不协调的情况。这时导师必须有耐心,如果教一次不会不则可以教几次,以确保学生在了解动作之前要了解动作的本质。不仅要让他们知道如何操作,还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将会产生什么影响。例如,加速踏板应该平稳地抬起,并且一旦完全踩下离合器就应该将其放置到位,这样汽车就可以平稳地启动而不会停止,折断或后退。踩加速器过大会导致车辆发生故障,如果未踩下离合器则车辆不会移动,如果踩下离合器则很容易停车。一站式锻炼不能要求速度而应该注意培训的质量。基本的训练非常重要,在培训开始时学员必须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因此,当学习者在训练中犯错误时,必须及时纠正并努力使他们规范化以保证正确地完成,为训练驾驶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2.5 按照驾驶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提高驾驶技能
所谓的思维是一种相对稳定,僵化的思维方式、方法、过程和思维方式,是根据积累的经验,思维活动的教训以及事故法则,在反复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现有的驾驶。例如,如果驾驶员在城市高速公路上行驶,则左侧和右侧在同一方向上快或慢。如果此时驾驶员向左转,安全的方法是先打开左转向灯并减速,检查后视镜中是否有其他车辆、行人或想要通过左侧和右侧的车辆,直到确认没有车辆或行人要通过。即使有车辆要超车,它与车辆的距离仍然很长,并且完全在可控范围内,则开始转动方向盘向左改变车道,然后观察车流在找到安全空间以达到转弯的目的。但是对于具有不同心态的驾驶员其方法将大不相同。例如,新手驾驶员或经常在高速公路上驾驶的,驾驶员很少会看着左右后视镜并开始直接转动方向盘。一些驾驶员认为他们已经在左右后侧看到了其他车辆或行人,将不会加速左转,因此开始转动车轮并开始转向。对于有经验的驾驶员,他们将严格按照良好做法进行操作,并且不会冒险。对于前两种情况,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非常高,而在最后一种情况下的事故发生率则很小。因此,这三种情况充分说明了心态对驾驶员驾驶决策的重要性。
3 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及驾驶习惯
3.1 良好的身体素质确保行车安全
必须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驾驶员必须能够在困难的条件下,适应驾驶工作并且身体必须完全没有会影响驾驶的疾病。
3.2 良好的职业道德降低交通事故发生
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日常驾驶中无论何种情况均以交通法规为准,且坚决避免违反交通法规和安全系统,认真维护交通秩序,增强自律和约束能力,在发生冲突时要主动礼让,尝试对事故忍耐并坚持文明驾驶。
3.3 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使动作和行为自动化,如果具备良好的行为和习惯,那么世界上的某些处事方式也会成为习惯。相反,如果养成某种不良习惯,那么就会以某种惯性阻止对正确事物的接受。学会使用健康的身心活动来照顾自己,营造一种热爱学习,学习技术,重视车辆和团结的氛围,逐渐养成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良好习惯,并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好习惯。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可知,驾驶员必须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各种安全驾驶技能和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驾驶舒适性并确保驾驶安全。在道路上驾驶汽车时,必须严格遵守各种安全操作规程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驾驶员的安全,以最大限度保障驾驶员和行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李云.浅析汽车驾驶安全操作技术现状及解决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4):11.
[2]李平.汽车制动系统性能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0):35.
[3]宋运华.汽车驾驶员培训过程中安全意识的培养[J].东方企业文化,2016(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