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0期   作者:    罗妹飞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罗妹飞
        紫金初级中学,湖南 长沙 4106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在当代学生学习任务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写作作为语文中的一大重要分支,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很有帮助。所以,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好写作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新学期的第一节作文课,大部分学生紧握笔尖,眉头紧锁,迟迟不肯下笔。学生反应语文难,写作更难。初中六百字的作文就像是挤牙膏,挤着挤着就没有了。对于学生的这种困难,作为老师不竟要深思,语文作文的教学到底是怎么了?如何走出作文困境成为了语文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困境分析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在教授过程中应该对教学任务举重若轻,只有教师举重若轻了,对应的学生才能举重若轻。但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尤其是教授作文时,也会存在误区。
        1、注重考场形式化。
        写作应该是情感的表达,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苟题意所含非学生所克胜,勉强成篇,此与其兴味及推理力摧残殊甚。”但现在的作文写作中,很多学生的作品是没有真情实感的。究其原因之一,其实是太注重考场作文了,想着将写作转换为考场得分的利器。老师是考场上考什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写。总是强调立意要深刻,选材要新颖,内容要丰富,情节要动人,歌唱主旋律。有些学校甚至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年就开始灌输这种写作的教学模式。所以慢慢地,学生的思维固化,老师不给框架,不给主题,他们就不知从何处下笔。
        我们不否认,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写得好确实是一大亮点,但“为了写作而写作”难免不会出现太多雷同,没有创意的篇章。那些为了完成这几百字而编造出来的一个个故事,总是让人忍俊不禁,太多的父母双亡,太多的贫困励志,太多的乐于助人……已经让众人都视觉疲劳了。所以,这些为了得高分,编造拼凑起的一个个“感人故事”,在最后大都成了考场的牺牲品。
        2、作文评阅简单化。
        写作批改通常让语文老师哭笑不得,面对学生参差不平的写作水平与堆积如山的作业,语文老师的批改通常太过于单一,许多评语都是浮于表面,对于指导学生写作并没有太大的作用。甚至,当批评多了,学生都会自觉屏蔽掉批阅语,让它们失去了本该存在的意义。作文批改工作量的浩大与学生对于写作的逃避,使得写作成为老师与学生间的相互折磨。
        3、教师写作低效化。
        语文老师不仅需要“颜值”,还要言值,更要有研值。这在写作方面尤为重要。可是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语文老师已经多年没有了写作的冲动,有时候闲来的随笔,到最后有可能都入不了自己的眼,很少有老师能够坚持写写周记,写写反思,更不用说坚持每周的文章写作了。阎立钦曾在《语文教育学引论》中提及“语文教育工作者是义务教育任务的承担者,他们的素养制约着语文教育的效果。”试想,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没有了写作与阅读的欲望,他的写作素养从哪个方面可以得到提升?
        作为作文教学的第二大分支,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自身因素导致写作水平的薄弱,也是作文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1、阅读量大打折扣
        初中的孩子,大都不读名著,就算读了一部分大都是被老师家长压迫;另一部分读到一半就会放弃,这种阅读方式,一知半解都做不到。

而阅读的成效也不是读一篇两篇就可以看得见,学生对于这种“啃”书本这种行为,往往是没有办法坚持的。所以,到了写作文的时候,尤其是当写作有好的灵感,却没有办法完整的表达清楚意思的时候,只能抓耳挠腮,然后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这种只想着一蹴而就,不愿意花时间和花心思去补充提升自己,写作水平又怎么会有提高?
        2、情感体验不曾升华
        文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情感的积累对学生写作至关重要。但一般学生将这种情感积累归纳为情感体验。所以当老师引导提及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其中情感,学生们总会说我又没有体验过,我怎么可能明白这种感受呢?而就算是有些人体验过,当时没有把这种生活情感当一回事,久而久之,这种情感也就在他的生活中淡化。当以后突然之间想起要调动这类感情时,当时的感受早就已经消失不见了。刘心武曾说过:“倘若仅仅是有生活,而不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对生活的某一方面的独到的深刻的见解,那么,写出的作品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深度。”
        二、方法初探
        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我们也不难发现,如果要解决好作文教学这一大难题,还是要看教学的两大主人公,这不可分割的两者应该互帮互助,齐头并进,携手同行。
        首先,让学生为自己点赞。
        我们可以从课堂随笔入手,随时在课堂进行随笔训练。这些随笔的字数不用很多,几十字几百字,或者一两句话都可以。每当读到一个优美的片段,或者是学习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可以在课堂是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情境,随手写下一些感悟,如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当即读出来和同学相互交流。不管写得好不好,只要他敢写敢说,我们都应该给他掌声。这种学习品读后所产生的情感,或许在最初并没有多大的成果,但通过“给掌声”的鼓励,会使一部分平时都不愿意学不愿意写的学生,渐渐有勇气来展示自己的“作品”。
        其次,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学会做学生的倾听者,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多给学生自信心,让他们在渴望学习进步的成就感中,兴致勃勃地投入“战斗”。每节课前可以进行一些小型的演讲或者连词成篇,又或者通过课前的小游戏进行“抽签惩罚”。让他们把这种演说和平时的积累当成常态,真正运用起来便会得心应手。讲台也是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只要敢于站上讲台的,我们都应该先给予肯定,让他们第每一次自己的展示都能有所收获,而教师也要依据学生的状态,有所启发。
        第三,教师自我提升。
        “教师修养的高度决定了学生的发展高度,只有教师第一,才有学生第一”。在教学中,年轻教师可以发挥其“新鲜感”,让作文课堂变得活跃起来;经验丰富的教师则多与年轻教师交流,双方互补,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与成果。所以,这对于老师就有更严格的要求,老师应该时刻充实自己,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多钻研教材和教法。对于优秀作品的展示,老师要做到抛砖引玉,自己带动学生写作,让学生能够对写作有极大的热情并愿意投身于其中。
        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且较艰苦的工程,本文从学生和老师两个主体进行了研究,概括了几点造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的原因,总结了解决目前作文困境的方法。在这项工程中,教师要做的工作有很多。作为主导者,我们应该重视写作教学,不断为其中注入新的“血液”,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葉紹鈞.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2].阎立钦. 语文教育学引论
        [3].刘心武. 同文学青年对话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