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0期   作者:刘吟华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都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教育事业

        刘吟华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实验小学    3639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都不再适用于现在的教育事业,教师们都应该接受新型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而针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被要求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融入,引导学生在接受的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传承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这对于学生国民意识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都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将首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进行阐述,然后提出几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意义;途径与方法
        一、引言
        我国的传统文化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对于我们社会与国家的发展与进步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们应该注重传统文化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继承我们优质的传统文化。而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构建三观和认知世界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更应该注意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引导学生了解丰富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文化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全面素质发展奠定基础。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1.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仁爱,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引导正处在构建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期的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在学习《游子吟》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动画场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与含义,引导学生要明白母亲对自己的无限关爱,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体会母亲的辛劳,同样用爱来回馈母亲。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递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道德素养
        在我国的长河历史中,高尚的道德素养从来都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由此可见我们是一个注重培养文化修养和思想素质的国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应该将这些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例如在学习《飞夺泸定桥》时,教师就应该向学生描述抗日战士们的骁勇善战,让学生了解如今美好太平的日子是先辈用什么样的代价才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激励学生也应该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优秀的人,将来肩负起建设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1.开展古诗文教学,感受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古诗文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一首古诗的背后都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但小学生因为受到年龄的限制,不能透彻的理解和掌握古诗的内容,也很少能领略到古诗背后的传统文化,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深入挖掘古诗文背后的传统文化和教育意义。进而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刻了解古诗文内涵的同时向学生传达其背后蕴含着的民族传统文化。例如在学习《赠汪伦》时,教师在带领学生了解和掌握古诗内容的时候,仿佛看见李白与汪伦在桃花潭分别的场景,彼此之间表述着不舍之情以及对彼此的美好祝愿。通过古诗让学生认识和感受友谊的珍贵,进而启发学生应该从小珍惜身边的朋友。
        2.营造艺术氛围,感知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美感不仅仅只体现在教育层面,还体现在景物和文字的意境表述之上,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来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日常的教学时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些艺术氛围,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美。例如在学习《明月几时有》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诗人在中秋月圆美景之下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然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比赛。在伴有相关音乐的背景下,学生们凭借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发挥,感受古诗景色的谧静与凄凉,体会古诗表达的深层意境,在与诗人进行情感共情时,进而激发学生欣赏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3.引入故事教学,传扬传统文化
        小学阶段的孩子其性格特点都比较的活泼好动,虽然很难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但是对于新鲜的事物却总是充满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学生的性格特点,将语文课堂趣味化,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传统文化的认知。例如在学习《守株待兔》这一则故事的时候,教师除了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文章,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状态,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进而让学生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要教育我们应该脚踏实地的做事,这样才能取得长久的回馈;而通过捷径侥幸获得的收获只能是暂时的。另外站在兔的角度来说,做事不要急于求成,不然就会造成不能挽回的后果。这样的劳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自主独立思考,领略传统文化的内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需要融合在学生的日常教学当中,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继承和宣扬我们的传统美德。而小学语文课堂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最佳阵地,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切实提高自己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认识和重视度,进而创新教学思维和方式将其内涵融入到日常的语文教学当中,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和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及正确的三观,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杨华.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3)
[2] 周新艳.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有效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2)
 [3] 宋翠翠.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