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巧 田晓静 乔亚文 曹飞娜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五中学 457000
摘要: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下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有着较高的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标题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内容、主体,挖掘文章内涵,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语文标题;语文课堂;课堂教学;语文教学
引言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学习由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巧用标题,深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第一,巧借标题,预测语文的内容与主题。标题通常具有概括性和针对性的特征,因此,教师可以巧借语文标题的信息,在读前环节指导学生结合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预测语文的内容和主题语境,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第二,巧借标题,展示语文的体裁与结构。有些标题对语文体裁及内容结构的理解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读前环节可以充分利用标题所提供的信息,引导学生思考,理解语文的体裁结构,帮助学生在宏观上把握语文的特点。第三,巧借标题,挖掘语文的思想与文化内涵。语文承载着文化知识与思想内涵,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依托。深层次的语文理解包括引导学生挖掘语文所承载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有些标题可以帮助读者有效挖掘语文的思想内涵及文化价值。因此,在进行语文理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标题,引导学生挖掘其思想内涵与文化价值。第四,巧借标题,揣测作者的态度与写作意图。语文理解不仅要关注文本信息,还要理解文本背后隐藏的作者的态度和写作意图。在阅读文本后巧借标题解读语文,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文本背后的深刻意义[1]。
2巧用标题,深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2.1精选解读策略,保证深层解读效果
在拿到一篇阅读文章之后,教师要做的并不是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并要求学生掌握其中的语言知识点,而是要鼓励学生把深层次解读作为重要着力点,注意精心选择深度解读的策略,有效设计解读和教学环节。首先,要求学生结合提示和文本插图,对文本内容进行初步预测,主要是利用图片预测对话内容,使得学生可以迅速理解文本,同时训练学生的推断性思维。其次,可指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粗略阅读,验证猜想当中提出的假设,并掌握一定的猜词方法,养成良好的猜词习惯。再次,要鼓励学生进行细致阅读,以便深层次理解和研究文本,达成情感目标。
2.2将课堂还给学生,要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主
小学语文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可以设置与教学相适应的标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体验。体验是个体通过观察、生活、实践而获取知识,丰富生命,并通过内在感受、反思等方式去把握生命,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活动。
语文教学中,教师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中,通过给学生创设自由、和谐、愉悦的探究氛围,将学生置于教材内外的各种角色,用角色的心灵揣摩意境,用角色的言行再现形象等,从而引领他们深入走进文本,实现和教师、文本的有效对话,使情感受到熏陶,思维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例如,语文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解码,再现作品丰富的内容,调动自己丰富的情感体验去品味、去探究、去发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理解。我们要让每个学生以其独特的感受和经验参与这种对话,以自己的情感需求和阅读经验对文章的意义世界进行更深层次的开拓、补充,对文章的“留白”加以想象和拓展,重新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形象和意义[2]。
2.3读写延伸训练,提升实践能力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非常普遍的训练模式。尤其在应用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合理拓展知识,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探索。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往往只针对某一篇课文,读写训练的效果有限。但是,在单元教学的课堂上,读写结合针对的是多篇文本,训练效果必然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由此可见,教师要在单元教学课堂上提出更多的读写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单元教学,读写结合包含多种形式,如主题演讲、读后感、阅读笔记、学习心得及阅读辩论等。在选择具体的读写结合形式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专项匹配,让教学效率成倍提高[3]。
2.4加强课后反思与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意义是让教师发现授课过程中的不足并改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就要更加注重反思与教学评价。记录课堂供教师课后反思的方式有录像、写反思记录等。教师可录制课堂全过程,在课后观看录像,反思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记录自己在课堂中的失败之举和成功之举,以备下次授课时改进。教学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教师可以设计一份教学评价问卷,以不记名方式让学生填写,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在课堂中的真实感受。回收问卷之后,分析学生对于自己所设计的每一个课堂环节的喜好程度,以此为依据,对自身的教学能力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语文教师不仅要做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利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在每一堂课后都进行反思与教学评价,才能够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篇的过程中,教师若能巧妙利用标题作为语篇理解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围绕标题深入挖掘语篇内涵,便能让阅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当前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的一个主流趋势。对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标题的作用,能够结合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做好标题制定与课堂融合,在满足教学工作开展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蔡晓琳.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氛围[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3):54.
[2]马红艳.初中语文课堂环境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赵红霞.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J].学苑教育,20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