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数学1+3试验项项目课堂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0期   作者:李艳茹
[导读] “1+3”试验项项目作为一个培养优质高中阶段人才的试验项目,

        李艳茹
        北京市怀柔区教科研中心  101400
        摘要:“1+3”试验项项目作为一个培养优质高中阶段人才的试验项目,让学生在初中二年级时可以拥有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并将原有的初三阶段与高中三年融合到一起,形成四年的学制,这个教学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既要确保学生在初中和高中数学知识上的衔接性,同时也要重视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因此,本文将从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数学课堂的创建这三个方面展开探讨高中数学1+3项目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词:高中数学;1+3试验项项目;课堂教学
        
        前言: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与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相比较来说,具有知识难度较大、知识量增多等特点的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再加上高中阶段总体学习压力的增加,许多学生无法适应高中阶段数学的学习,甚至出现了知识脱节、无法扎实基础的现象。1+3试验项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从初中到高中的转变,还能够实现初中高中数学知识衔接融合的可能。
        一、有效融合初中高中数学知识,转变教学思维
        1+3试验项项目的出发点是研究并解决初中和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以及学生从初中到高中数学学习的适应能力等问题。在这个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将初三和高中的数学知识有效地进行结合,从初三和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中寻找相同模块的知识点,将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模块体系。因此,这个教学研究的过程需要老师进行教学思维的转变,将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当作是对初中数学学习的延续和深化,而不是将其割裂开来作为一个数学学习独立的新阶段,这样的教学思维一方面能够更有效地进行1+3项目实践,另一方面也能够加快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适应。
        相同知识模块的归纳和串联就是对初中高中数学知识进行融合的有效途径。例如,新教材人教B版高一数学必修四中《空间几何体》与初中所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这些立体图形都属于几何中的立体几何;再如,新教材人教B版高一数学必修一中《函数》与初中所学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相互联系,初中所学的函数知识比较基础,高中的函数知识更为抽象,是初中知识的深化。此外、新教材人教B版高一必修二《概率》中,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古典概型、频率与概率等知识是对初中数学知识中《概率的初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二、重点培养深化学生数学逻辑,提高学生水平
        1+3项目的实施,仅仅依靠初中数学知识和高中数学知识中相同知识模块的统一归纳和相互融合是远远不够的,在融合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地深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思维、数学逻辑和推理能力。不同的学习阶段所培养的学生能力是不同的,从初中到高中所学知识的难度跨越,使得这两个阶段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同,想要进行培养的深度和广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想真正实现1+3试验项项目中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学习,除了知识融合之外,更要注重学生思维的跨越与转变。学生的思维才是一个学科学习的底层逻辑,关注学生思维的转变和能力的培养,才能够从本质上研究实践1+3项目。


        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思维的转变,就是将学生当作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更加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学生本身就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对象,从学生这个角度入手研究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才是数学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学生的培养,要从学生个人初始能力出发,参与1+3试验项项目的学生整体上处于中上甚至尖子水平,但不同学生能力还是高低不同,各自感兴趣的和擅长的知识板块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注重对于学生优势知识模块的进一步拔高、以及对弱势知识模块的不断强化。只有学生在数学知识中各个知识模块都熟练掌握,才能够使其在数学学习方面达到平衡,有助于学生数学系统思维的培养。
        三、创新活跃数学教学课堂氛围,激发数学活力
        1+3试验项项目是一个改革创新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研究,因此在课堂氛围上,也要进行一定的创新和培养,以此来辅助1+3试验项项目的效益深化和及时查漏补缺。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的跨越,学生们还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压力,将知识进行融合学习已经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举措,为了保证数学教学工作进行的协调性和可持续,需要创新的、有活力的课堂氛围来进行调节,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此外,创新和活跃的课堂氛围还能够充分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为其学习方面和心理健康方面起到一个舒缓和过渡的效用。课堂氛围的转变也是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的契机,有助于培养积极活跃的数学学习氛围。
        数学课堂氛围的创新和活跃,是要建立在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实现的。学生毕竟是占据了数学课堂的主体,如果学生本身对于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没有能力、没有信心,那么老师进行课堂氛围活跃的举措也是无济于事。因此,通过融合初中高中数学知识,深化培养学生学习思维后,老师还要注重对于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采取鼓励机制,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进行积极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培养兴趣,创建老师与学生共同培养数学课堂氛围的教学环境。
        结语:1+3试验项项目的实施,是对高中数学教学研究的一项大胆创新,也是对于当代学生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自主能力以及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信心。高中教学课堂亟待突破,也具备了进行突破的能力和基础。1+3的教学试验项目,还需要老师、学生以及学校在未来的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深化。
        
        参考文献
        [1]王冬琳,赵静,孔祥铭.面向贯通培养项目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体系模型研究[J].高教学刊,2020(29):76-78+82.
        [2]梁治明.数学文化融入课堂的方法和途径——评《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与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20(08):115.
        [3]高勇.高中课程中对数的运算性质教材设计——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J].知识经济,2020(21):101-102.
        [4]张瑜.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2):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