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0期   作者: 李荣广
[导读] 数学科目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

        李荣广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平睦镇茂平小学    535315
        摘要:数学科目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可以有效的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数学教育,在进行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将数学知识教授给学生,更要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小学阶段为例,探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运用,希望助力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评价;课堂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教学活动做出判断的过程。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忽视评价教学,从而导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评价标准模糊、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反馈延时等问题。因为以上种种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不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低。因此,笔者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进行探析。        
        一、多样化评价是基础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评价的多样化、多元化,需要以口头表扬、实物奖励、师生互评、自我反思等多种方式进行落实,在强调数学逻辑思维引导以及自主探索学习的前提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进行客观评价,有助于课堂评价的创新发展。结合小学数学课堂的实际情况,转变评价方式,注重多样化评价工作的开展,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积极作用。在语言评价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实物评价,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特点,将评价与学生的性格特点结合。例如,在对“九加几”相关内容进行评价时,可以以口头表扬的方式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以简笔画的方式进行评价与奖励,这对进一步提高评价效果方面有积极作用。多样化评价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向性评价。例如,在“角”认知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假设学生可以说出角顶点、边线特点,则可以以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教育以及自我发展等方式,实现数学课堂评价效果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则需要注意评价手段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落实,结合不同的教学情景,对学生的不同答案、不同行为等方面进行引导及管理,这对进一步实现教学评价效果提升方面有积极作用。        
        二、导向性评价是核心        
        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重视学生个性差异以及个人学习潜能激发,并对学生个性化的心智活动过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构建多元性的评价体系。例如,在对看图列式方面进行评价时,可以以逆向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基础的方程公式概念,这对学生数学探索能力提升方面有积极作用。而且,在进行评价时,需要以导向性评价为中心,让学生对评价信息有明确的认知。例如,在对“认识钟表”相关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钟表进行观察,并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钟表的变化进行评述,并以时针、分针为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对钟表有明确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导向性是以引导学生思维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学习内在动力以及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依次为基础,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进行鼓励,并迎合学生的精神需求,这对师生关系、教学创新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三、注重有效评价及时性、延迟性的结合        
        学生学习思维存在差异,在对学生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时,则需要给予学生表扬,并突出学生的优点,在面对学生不足时,则需要对注意语言的表达及情感,以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融合的方式,以此实现数学课堂评价有效性提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为基础,结合教材特点,并对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此达到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的目的。在实现评价创新的过程中,可以从问题分析、思维引导等角度进行拓展,进而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及时性与延迟性的结合是针对学生的不同行为给予不同的评价,在开展数学课堂评价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表扬性质的评价需要注意评价度的掌握,不能让学生有骄傲的情绪,而学生错误行为的评价也需要注意场合及用词,以避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及学习积极性。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可以借用数学资源,将表扬或批评融入到师生对话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认知的理解及能力。        
        四、预设性与生成性评价的有机融合        
        结合新课程教学标准,在对课堂有效性评价工作开展进行分析时,则以预设服务为基础,并充分利用数学课堂的教学资源,以教育设计为基础,实现教学效果的综合提升。例如,在对“射线的认识”进行教学时,可以以学生的思维为评价基础,学生认为头发只是一端延长,这就是射线,教师在将教学与评价融合时,可以以思维奇特并富有创造性的方式进行评价与鼓励,通过不断的丰富、引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活跃性,这对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方案的应用效果有积极作用。评价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有机融合,以学生本身为主体,并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基础,例如,可以将讲解权与提问权适当的交给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及学习,实现学生互动的实际应用效果提升,这对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方面有积极作用。        
        综上,教学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采用科学的教学评价。教师在进行评价教师时,应该做到评价标准要公平、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要及时,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朱佩霞.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过程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2(36)
        [2] 徐端翕.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9(07)
        [3] 张春丽.略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J].新课程(上).2016(12)
        [4] 王玉霜.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语言[J].教书育人.2017(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