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新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古城大街小学 810700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更多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得到思维方向的启蒙与深层次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单纯获得成绩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教育目标,教师应该积极地寻求具体的、合理的培养策略,以创新数学课堂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营造课堂环境。
素质教育要求培育独立自主型人才,要求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摆脱依赖,最大化消除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对教材内容的依赖,培养学生自主自觉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当中始终保持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有效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才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必经之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积极变革教育理念,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手脑并用同时激励学生自主感悟和归纳学习方法,保障学生的能力和整体学习效率,学生在独立性的学习体验当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与魅力。
一、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的作用
①提高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中采用自主学习模式是提高数学课效果的关键。传统的基础数学老师结合教育任务来阐明教育目标和计划,通常教师会机械地说话,而学生则被动地听。老师可以控制课程的进度,但是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科目的地位,因此学生无法及时消化和吸收所学的数学知识,被动地接受知识并记住形式定理。应用自主学习模型可以充分动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作为教育的指导者和合作者,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引导学生完成独立思考,并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就巧妙地提高了课堂效率。②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学习模型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认真思考来促进对相关问题的解决,从而找到满足感,提高数学信心并激发学习兴趣。应用自学模型的学生积极探索,仔细分析,研究并大胆地提出问题。独立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获得更多的数学学习技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有效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解决相关问题,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印象,使他们更好地获得相关知识。
二、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
1.优化数学教学氛围,增强自主学习动力
内在因素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也直接影响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但是如果只是关注内在因素而忽视外在因素的话,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在众多的外在学习因素当中,基于重要地位的是优良的学习氛围。也就是说,假如课堂氛围沉闷而又压抑,那么学生的兴趣会明显降低,导致自主学习活动无法顺利实施。但是,如果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学生会对自主学习产生强烈的激情,并积极发挥创造力,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于是教师要关注外在因素的优化,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操作。例如,在教学圆的相关认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上圆,然后对其进行多次对折观察折叠痕迹,相交的点就是圆心,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就是半径。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实践操作当中轻松获得知识,也在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当中掌握了自主学习方法。
2.调动学生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在各方面都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难免会出现自主学习的困难,但是这些问题在思考上总是会遇到困难,从长远来看会消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降低学生的自信心。为应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师过程中,数学老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和交流,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可以展示小组内的优势。彼此学习,学生的独立学习技能也将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当教“矩形周长”知识点时,数学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有关矩形的知识点,然后给他们分配一些困难的练习。长3厘米,宽5厘米,其中一位老师的矩形周长是多少?正确答案有神秘的奖励!当学生获得神秘的奖励时,他们立即以小组形式开始讨论以找到正确的答案。经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将发现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最后,老师总结并总结了这三种方法,以加深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对独立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作为另一个例子,在学习“理解初步分数”的相关内容时,课后,学生使用纸来手工造纸,并使用相同大小的方纸折叠许多形状以通过折纸来关联分数。
3.教学主体的转变,由教师到学生
为了培养小学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自主学习的客观环境下,学生才能拥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实践契机,从而在实践中积累起直接的自主学习经验,在经验累积的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建设自主学习课堂,教师还应将教学主体的转变作为重点的创新方向,明确教学主体应由传统课堂中的教师转变为现阶段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创设开放式的课堂环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开展的主人。笔者常常采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活动的方式促成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高效开展。例如,在《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一课中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在创设的团队情境中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数学材料进行阅读并开展独立思考,并且在小组的交流活动中学生能够集思广益,在交流中汲取他人观点的可取之处,不断完善自己的答案,从而更加快速地得出正确的数学结论。
4.建立自主学习习惯
教师在利用数形结合法进行教学时应该注意,数形结合法只是辅助手段,自主学习能力才是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在学习数形结合思想过程中的学习习惯,进行专项强化,可从课上与课下两方面入手。在课上,凡是涉及数形结合思想的知识点与题目,教师应要求学生自行建立两套分析方法,即直观分析和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进行分析,通过自行分析与比较,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逐渐掌握数形结合方法的运用技巧与条件,帮助其建立完整知识体系的同时,提升了其独立总结归纳学习方法的能力,扩大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效果。在课下,教师可针对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布置相应的课后任务,持续强化数形结合对自主学习能力的积极影响,使得学生能够初步形成思维反射,针对低段学生,教师以发现数形结合在生活中的应用为主,通过合理的课后任务题目,强化他们对数形结合法的基本认知与简单运用,打下思维基础,同时通过自行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满足他们的小学学习需求,满足数学的特点,并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根据实际教育情况,应制定适当的学生学习策略,并鼓励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