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娟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七里河小学
摘要: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字解读能力,而且还能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优良品格的塑造。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语文阅读,并运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本文注重从自主探究法、角色扮演法以及实践教学法三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旨在提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本文感知能力,从而打造具有高效性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关键词:以生为本;小学语文;语文阅读;高效课堂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文本的解读上面,并未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导致部分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严重依赖教师的心理,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阅读教学的高效性,便成为空谈了。针对这种状况,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语文阅读问题,并在此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针对性引导,让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提升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获得良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一、运用自主探究法,提升学生古诗赏析能力
在古诗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强调“诗无达诂”的教学理念,并注重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古诗,品味古诗,让学生在古诗的学习中有所得,促进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的提升,获得良好的自主探究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惠崇春江晚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独有的思考,真正促进学生古诗赏析能力的提升,获得良好的自主探究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整体讲授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此首诗的创造背景、诗人的人生境遇以及整首诗的大意。与此同时,教师运用互动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并针对古诗中的重点词汇,着重讲解。第二点,开展赏析教学。教师对学生说:“你们可以个人的角度,赏析古诗,深入解读古诗,并分享个人的古诗学习体验!”第三点,实施引导。教师走入学生中,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针对学生在古诗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促进他们古诗学习能力的提升。第四点,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思考成果。小洛积极地举手说:“我最喜欢‘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这句诗表达的是实践的重要性,即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才会有发言权。”通过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开展古诗教学,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古诗学习意愿,并适时地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引导,真正促进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的提升。
二、采用角色扮演法,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角色扮演的的优势有三:第一,教师运用角色扮演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个人才智的空间,让学生更为积极地投入到阅读学习的过程中。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立体地思考个人所扮演角色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真正加深对人物的认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第三,学生可以在结合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想象,将人物扮演得更为丰满,享受扮演的乐趣。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教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真正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平台,让学生深入解决文本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文本内容,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让学生享受文本阅读的趣味性。
例如,在讲授《陶罐与铁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搭建展示个人才智的舞台,激发学生阅读热情,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享受其中的乐趣,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赏析文本。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块阅读文章,并勾画描述陶罐,或是铁罐的句子。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十分钟时间,让他们深入解读此部分内容。第二点,进行预演。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掌握此部分内容,并鼓励学生,扮演个人所选的角色。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走入学生的角色扮演中,并结合学生在表演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启发。第三点,展示成果。教师在此,运用文字,对学生的角色扮演,进行介绍。小灿扮演的是铁罐的角色。他傲慢地说道:“陶罐你敢和我碰吗?保准把你的身体撞碎!你个没有用的东西!在小灿说完后,他的鼻子中发出重重的“哼”的声音,表示不屑。在小灿表演结束后,教师询问学生:“通过这次角色扮演,你的感受如何?这样的铁罐出现在生活中,到底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小灿说:“我感觉铁罐是一个目中无人的人。他特别傲慢,只能看到个人的优点,看到他人的缺点,并运用个人的优点与他人的缺点对比。这种思想只会让铁罐的心理产生畸形。”通过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教师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深入解读文本,并感受角色扮演的趣味性,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使用实践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文本感知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在文本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实践教学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在观察现实景色的过程中,联想文本内容,并联想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加深对现实景色的认知,真正促进学生文本感知能力的提升,获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秋天的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实践教学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联系文本内容,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文本感知能力的提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整体感知文本。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文章,并运用现代通讯技术,和学生保持联系,适时地对学生的阅读做出指导,真正促进让学生更为全面地感知文本。第二点,组织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更为直观地观察秋天的雨,教师特地选择一个秋天的雨后,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悟文本内容。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实践活动的秩序性,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教师走入学生中,并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相应的指导。第三点,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学生结束实践活动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实践体验。小陈积极地举手说:“通过实践,我感受到作者文字运用的巧妙。作者将秋天的叶子比喻成小扇子,并写道‘这把扇子扇走了夏天,扇来了秋天’。这句话的想象特别优美。”小洛说:“我喜欢关于田野的描述。作者将田野比喻成金色的海洋。这句话非常生动地描写出田野的一望无际。人们喜获丰收的场景。”通过运用实践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教师在让学生真正感受秋之美的同时,联系文本中的描述,真正促进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提升,获得良好的语文阅读实践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在此过程中,适时地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的语文阅读更具有方向性,促进他们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也应适时地反思个人的阅读教学,并在此过程中,认知教学问题,改正教学问题,真正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供助力,获得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明娇.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先学后教,创建高效课堂”[J].新课程研究.2017(11)
[2]徐鹏坤.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06)
[3]王秀清.浅析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阅读教学策略[J].祖国.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