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高效作文教学策略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胡玉江
[导读] 作文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胡玉江
        玉田县亮甲店镇孔五官屯中心小学
        摘要:作文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作为引导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发展的教师,理应重视自身对作文教学策略的应用。下面就从阅读之中写作,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渗透赏识教育,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结合学生实情,引导学生抒发情感;教授写作方法,给予学生写作思路四个方面谈谈我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应用方法的认识。
        关键词:六年级语文;写作教学测录;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但是由于小学生对写作产生了畏惧与害怕的心理,以及学生面临更多视频阅读等其他阅读方式等多种方面的原因,导致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在新课标教学理念指导下,强化小学生写作教学研究,进一步寻求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改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阅读之中写作,引导学生重视写作
        小学生进行作文,首先要有书面表达的基础能力,这种能力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学生在阅读量不断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同时形成的还有对写作的认识。读是输入,写是输出,学生一定要勤练笔才能够由输入到顺畅输出。但是学生一般没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写作教学,让学生逐渐对作文语言进行积累,让学生在想写是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例如,教师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为了渗透写作教学,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学到写作的知识,为学生设定了四个目标。“作者在文中讲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用意?”根据中心思想,学生在第二次进行阅读时,就会着重对作者描写狼牙山五壮士英勇事迹的记叙顺序进行研究。第二个问题:“作者是怎样表达的,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学生通过阅读故事性极强的课文原文,很容易得知这是记叙文,文中通过对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行为、场面、语言的描述,是作者进行写作所用的手段。而针对第三个问题:“文中用了哪些你认为精彩的词汇?”,学生很快找到了“大吼”、“满腔怒火”、“横七竖八”、尸体、“斩钉截铁”、“雹子”、“热血沸腾”等多个烘托场面的词语。至于第四个问题:“文中有哪些精彩语句?”虽然在本文中没有明显的应用价值,但在其它多个课文阅读中却让学生积累了更多的经典语句,为学生逐渐感到写作并不会太困难。
        二、渗透赏识教育,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主动写作练习的有效推动力,但是兴趣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基础。如同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学习信心的建立一样,学生写作兴趣的发展同样基于学生学习信心的建立。小学六年级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的学生不仅面临着心理发育和身体发育的情况,还面临着人格独立发展的情况。学生在人肯定自身作文成品时感到的成就感,对学生的写作信心的建立和写作兴趣的发展、写作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
        例如,教师在教学《习作:变形记》时,就仔细审阅了每一位学生的课堂作品成品,并在评语中给予了学生积极的鼓励。教师让学生以“我想...”为题,进行自己经历的描写,学生将自己认知的改变过程、美妙想法和心愿的实现过程描写的很详细。教师在评语也对学生认真的思考、多彩的想象,以及为自己心愿实现所作出的种种努力表示了肯定。教师在评语中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和做法,让学生产生一种归属感,同时也对作文这件事情产生了基本的兴趣。同样,在写作教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口头表达的习作思路给予肯定的评价,如果学生同意,教师还在课堂上和班级中公开阅读学生的优秀作品,为学生写作的信心的建立和发展加油打气。

学生作文信心的发展和写作兴趣的激增,是教师教学效率不断提升的有效助力,同时赏识教育也成为了教师写作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部分。
        三、结合学生实情,引导学生抒发情感
        很多学生并不是完全没有话可说,而是羞于表达;很多学生不是没有看见美,而是不知如何赞美它。“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又一个片段组成生活,学生的写作灵感和创作源泉皆来自于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是教师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进行自我情感表达的重要教导方式。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也是帮助学生打开心扉,注重自我感受的有效途径,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基本情况,为学生创造正确抒发感情的作文教学环境。
        例如,教师在教学“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作文时更专注于内心感受,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让学生写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生活中哪件事情的发生在当时给你很大的触动,让你高兴、让你感动、让你后悔、让你感恩,都可以。”在给学生大致的写作方向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篇自己关于在困难时期得到朋友帮助的文章,并在学生开始写之前,让学生首先进行小组讨论,以自愿发言的方式,简单阐述自己的经历和内心感受。这种“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在作文期间心中更有清晰的画面和感受。如一位学生讲述自己长期被朋友误会后来得到朋友的道歉的一件小事,学生通过叙议结合的方式,将自己在得到朋友的重新认可后的感动和兴奋充分地进行了表达。
        四、教授写作方法,给予学生写作思路
        虽然众多研究都强调过多的强调作文的形式与技巧,而对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不予指导,会造成学生只重视形式而忽视了内容,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学生对写作方法掌握的重要性低下。学生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前提条件是要对作文规范和科学的写作方法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师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教学必不可少。由于习作方法的教学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果,但教师仍然不能忽视对学生此方面的引导。
        例如,教师在教学习作部分“____让生活更美好”时,首先以理性的指导为主,让学生选定习作话题。“我们可以围绕‘诚信、梦想、旅行、阅读’等话题为主进行写作。主题确定后,围绕主题开始选择写作素材,即要在文中进行写作的典型材料。”同时教师强调:“这种写作材料的选择,要能让自己在文中体现出对它的理解。比如‘旅行’,要用具体事例来体现清楚它是如何影响你生活的,为什么让你生活更加美好,这样才能写的具体。”教师还为学生说了几个简单的例子,如“旅行是把自己带出去走走,看看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和事物,旅行让自己的视野更开拓,让我知道了...”不仅如此,教师还教授学生自评方法,以提升学生作文质量。教师主要针对当下学生因为接触到更多的视频阅读方式,学生对作文改善耐心缺失,对写作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降低。教师在学生完成课堂作品后,让小组读评自已修改,或者根据自己保留的自己的意见进行修改。教师为而来给学生提供助力,还为学生提供了“我写的是什么?我怎样表达的?我哪里可以用精美的语言?我可以用上哪些成语?”等。学生对作文、自评、修改的方法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中更加清晰,学生的作文质量也逐渐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看、认真感受、勇敢表达。教师应在课文教学中结合阅读让学生积累写作有关的素材;并在写作教学活动开展期间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有情可抒;此外,教师也要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和作文成品的肯定,不能只提错误,让学生拥有对自己作文的自信;最后,教师还要教授他们写作的科学的方法,助力学生作文能力不断提升,这样才能将作文教学策略应有的价值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陈玉芬. 小学生作文指导策略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03):250-251.
        [2]张雪莲. 浅议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策略[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5):70.
        [3]牛卫红.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6(11):24-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