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水群
林尘镇新岸小学
摘要:从古至今,有许多教育学家为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提出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可以指导教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对陶行知教育思想进行恰当运用,可以优化教学质量,让教学变得科学化和合理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用自认为正确的思想去进行教学,要学会运用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将他们的教育思想运用到实践中去。
关键词:小学语文;行知思想;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知道按照课本内容去教学,丝毫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完全不能够跟进时代的需要,教师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去进行授课,授课内容应该具有启发性,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陶行知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自然,进行创造教育,陶行知的这一教育思想给教育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应该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之中。在本结合行知教育思想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展开讨论,期望我的分析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一、训练学生的观察力
在小学阶段中,学生的年龄小,性格也是比较活泼好动,观察能力很强,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教学,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学习不应该只动脑,也要动手操作,学会观察,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只顾自己讲,学生听,这样学习效率不高,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亲身观察中,进行动手操作。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课外阅读比赛等等,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事物,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走进课堂学习中去。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松鼠》的教学中,这篇文章中描写了松鼠这种动物,通过对松鼠这种动物的描写,写出了松鼠的可爱,教师让学生去阅读文章,学生在学习文章,也会对可爱的松鼠产生喜爱之情,想要进一步探究松鼠这个动物,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去观察松鼠,并通过观察自己描述松鼠的样子,学生通过文章中对松鼠的描述会在课下积极地完成教师的任务,认真观察松鼠,并与课本描述松鼠的样子对照起来,形成对比,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加深了学生的文章的印象,
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起来,没有像其它学科那么严谨,比如:数学学科的答案是唯一的,答案是固定的,不可改变,而语文学科的有些问题没有固定答案,每个人的理解方式都不同,对语文问题的解答方式也就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要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给出与众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懂得思考。遇到问题要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要死记标准答案,要得出有自己想法的答案,要进行独立思考。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难忘的一课》的教学中,这是讲述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在小学教学生进行讲课,从中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提出启发式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文章为什么会反复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提出启发式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讨论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回答,在讨论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力,同时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培养学生自由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由表达能力。在小学阶段语文教材大多是以故事、植物、动物等这些描述为主的文章,很少有理论性强的文章,在学习叙事抒情的文章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口头语言将文章叙述出来,也要鼓励学生将心中的疑问提出来,让学生学会表达。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晏子使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文章,在学生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内容,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文章内容,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来简述文章,教师提问学生起来回答,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无论是回答的好的学生还是不好的学生教师都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给学生自信心,在以后学习中也敢于总结表达。教师最后提问学生从这文章中学到了什么,学生积极地发言:“人与人是平等的关系,要懂得尊重别人,你尊重别人,别人同样会尊重你”,教师给予肯定。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在发言中培养他们自由表达的能力,敢于给出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自由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这些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力。陶行知教育思想给教师的教学起引导作用,引导教师进行教学,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为了教学取得好的教育质量,教师应该将陶行知教育思想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之中,让教学得到保证,让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聪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5)
[2]宋瑞瑞,任美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