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浅谈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姜军
[导读] 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姜军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哈萨尔路小学
        农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小学教学是整个教育的关键和难点,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农村小学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资源的短缺,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对孩子疏于管理,使得孩子在校问题严重。在多年的农村小学任教工作中,我认真探索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得失。在这里我谈谈自己任班主任以来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全面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地管理
        详细和真实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是做好班主任管的理工作的前提。现在农村的小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还有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一般由爷爷奶奶带,有的长期娇惯,导致他们受不得半点委屈,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心别人、尊重别人的良好品质;有的放任自流,养成了一些坏习气,如生活不能自理,缺乏自觉性,学习马虎、纪律松散、性格孤僻等。加上农村家庭居住零散,很多学生离学校较远,这也给班主任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只有从实际出发,通过多重渠道、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管理起来才能有的放矢。
        如: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父母的职业,家庭成员情况,特别是学生的性格特征,是内向、外向,调皮、踏实,还是活泼、呆板,甚至学生的爱好、特长等等。对学生家庭情况的了解,可通过家访的方式获得,对学生自身性格、爱好的了解,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来获得。关系到学生隐私的东西,特别是对学生自尊心有影响的情况,教师切不可任意的告诉别人。如学生身体的残疾,父母的离异,以及一些作为学生难于启齿的东西,要为学生保密。教师做到这一点,不仅仅是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能取得学生的信任,为今后的班主任工作带来许多方便。
        二、用心关爱学生,平等民主对待学生
        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爱是教育的根本。孩子天生是要被关爱,被呵护的。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班主任应努力当好一个有爱心的班主任,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班主任平时要善于接近学生,体贴和关心学生,多和他们聊天,做游戏,了解、尊重他们内心的想法,解决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让学生感到老师无私的爱和深切的关怀,感到班主任是最信任的人,是有话最可倾诉的人。这样,班主任和学生的思想就沟通了。学生把班主任当朋友,构建了和谐师生关系 ,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不仅要用心关爱学生,而且要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让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因为作为几岁的小学生,正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我们谁也无法预测他的将来,所以当学生犯错误批评他的时候,不宜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用过激的语言训斥学生。当然"你不可救了!""你是天生的笨蛋!"等等这些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的话是更不应该说的。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得到父母的公平对待,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家庭(比如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单亲家庭等)的子女,如果在班上能得到班主任老师的平等对待和关爱,那么他在学习上一定会更加倍的努力,在班级管理中更能充当老师的助手。
        三、精心组织班级建设
        班级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问题。如何管理好一个班是每个班主任都在考虑的问题。班级的组织建设是管理好一个班的前提基础。班主任要认真分析班里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喜好,以及一些习惯,从而确定其是否具有某一方面的特长和能力,再确定其是否能担当某一职务。确定好这些人选后,要经常指导他们的工作,要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并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真正做到班里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抓。但是要让学生做到这一步,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要靠班主任耐心地、长期地不懈指导,用教师自身的言行去感化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班干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从而知道自己应当为班集体出一份力;使每个班干部也觉得自己能行,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同时,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班规条约,而这些班规条约并不是无条件地强加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条约的必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遵守它,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到了这一步,班主任就可以把班级管理的任务放手、放权地交给班干部去完成了。 
        四、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教育教学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以及路队常规等等诸多方面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五、开展集体活动,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农村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资源的短缺,开展的集体活动相对较少,学生集体观念淡薄。这就要求教师挖掘农村德育资源创造性地创设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形成懂得尊爱他人,团结互助等优秀品质,增强集体观念和凝聚力。可通过板报评比,板报制作,为课外兴趣小组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既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平时还可以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阔学生视野。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学雷锋做好事、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讲故事比赛、古诗背诵会、组织体育竞赛等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存在、欢乐和温暖。这样,集体荣誉就像一条无形的精神纽带把全体学生连结起来,在“为集体争光”的心理驱动下,班集体的凝聚力也就更加巩固、稳定和持久,这就为培养良好班风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六、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现在农村很多学生的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或者农村农活较多,学生的父母在家较忙,无暇照顾小孩的生活和学习。就会出现:爷爷奶奶教育方式较落后,家长极少与老师交流,家长对学校的具体情况不了解,在一些时候容易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一定的误解等。基于以上的原因,为了做好班主作工作,班主任应该经常去家访。通过家访,一是通过对学生家庭教育的了解,可以更容易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特别是那些性格迥异,古怪,或者倔强的孩子,时常做出让老师特别头疼的事来。如果多做家访,我想作为班主任老师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这样也让我们老师在处理问题时少了很多的麻烦。二是加深老师和学生、家长的感情,拉近学校和家庭的距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对学生的教育就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很多学生的家长都是很欢迎老师到自己的家里来的,并会觉得这是老师对自己学生的信任和关心,并且通过双方的沟通,能够使学生在校的情况很直接的让家长知道;学生在家的表现,老师也能更清楚,这就有利于学校家庭更好的教育学生健康的成长。
                “惟有童心唤爱心,惟有爱心润童心”,只有师生心心相印,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快乐和幸福。让我们用激情和爱心去照亮孩子前行的路,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好、更稳。
                总之,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是比较复杂而繁重的。但是我觉得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关心和爱护他们,加深理论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完全能够干得非常出色而游刃有余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