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北塘实验小学 714000
【摘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严抓学生的学习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尤其是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即将步入难度更大的学习阶段,在小学阶段学习并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能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成长。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素养;培养措施
在素质教育理念、新课改等影响下,教育愈加强调了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使得学校教育加强了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视与培养,从而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的号召。因此,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在有形与无形中均强化了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的训练,促进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心理素质,以及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为此,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有意识的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1.能够消除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大,教师和学校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虽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程度的作用,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影响,也不能满足当前国家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十分重要,不仅能够消除应试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对学生以后的就业和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2.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其他科目
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的学科,同时语文也是工具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
3.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主要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感性意识强,具有丰富想象力和探究欲,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除向学生教授课本知识外,还应注重和实践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出,在教学活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均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更高的要求,这不但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可有效培养学生语文的识、读、写及交际等方面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
二、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展者,要想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需要教师积极的转变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综合素养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基于此,应强化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的培训,加强语文教学的研讨和交流,及时传递素质教育新理念,及时更新语文教师的理论知识,提升他们的教学创新力和服务意识,能主动去分享优秀的教学经验,并积极应用到教学中。
同时,还应制定合理、完善的制度,进一步明确语文教师的职责和要求,量化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及目标,突出语文素养培养的意义,以此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此外,还需强化和学生家长的交流,进一步改进家庭教育,转变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知,能关注学生身心发展。例如在学习“生命,生命”时,教师可转变以往从字词到语句、段的教学思路,先向学生讲述沙漠中的胡杨生长情况,再讲述坚强生命相关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何谓生命,生命的意义等问题,通过发散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语文素养。
2.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不断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建立博爱、无私、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信任教师,建立学习自信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和谐,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会更加有积极性。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学习兴趣会不断提高。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课前歌唱环节,或者是猜谜语环节,教师通过表演、讲故事、演讲、唱歌和画画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给予学生正面鼓励,通过语言激励、情感激励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能够逐渐树立敢说的思维,并不断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
3.加强情境教学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来实现,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良好情境下有兴趣地进行学习,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具体来说,要求教师和学生要积极的互动与交流,全面掌握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情感态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依照学生兴趣、特长等设定相应的教学情境和项目。例如在学习“长城”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展示长城的图片,讲解长城的建成历史及当前的现状,并播放长城相关的记录片,让学生在生动、具象的情境中感悟文章的情感和思想,提升学生的体会。另外,教师还可适当引入热播的动画片,补充到教学中,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4.延伸课堂教学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应重视课外教学。比如在课堂教学后,可指导学生回家观看新闻联播、鼓励学生参与家庭工作小实践。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让学生课外去查看大门贴的对联并详细记录下来,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学习诗词、对联的基础知识。通过实践活动,不但能让学生收集到更多的学习资源,还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拓展他们的语文视野,丰富语文内涵。
三、结语
语文课程是小学义务教育的基础科目,也是培养学生基本素养能力的最为基本的科目,因此,语文课程十分重要。对于文字的理解和转化,有助于其他学科更高效率的读懂题目,使其全面发展,提高修养和素质。这就需要教师有着更先进的教授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自己的辅助能力。家长也应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以培养孩子综合素质为主要任务,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建东.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J].课外语文.2018(10)
[2] 陈敏.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新校园(中旬).2017(07)
[3] 郭常良.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方法探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