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倩
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小学 433100
摘要:小学教育也是为社会与国家培养优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其教学与管理工作,都必须受到全体师生的高度重视。然而现阶段,小学班级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情感教育视角的背景下,就要提出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班级;管理
引言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信息网络已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还不具备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世界观,很容易受社会以及网络中的不利因素影响,出现情感问题。这些问题给我们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需要我们班主任根据他们的发展特点与需求开展教育工作。本文提出了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教育的几种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班级管理中情感教育的意义
班级管理是一种活动组织过程,它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情感育人对于良好的班集体至关重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利于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受到学生的拥护与爱戴,各项班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觉的加入学习活动中。所谓“唯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就是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更好地进行。更重要的是,班级管理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易使全体学生对班集体产生归属感,增进班级凝聚力,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的潜能,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建立。
2小学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现阶段,小学在班级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班级凝聚力差。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学生成绩的管理上,因此忽略了班级之间的习惯、氛围、制度等管理,无法为学生留有个性表现与施展的机会。导致班级的凝聚力较差,同学之间无法相互尊重、和平相处、相互信任,也不愿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能够自我约束与管理。第二,制度不够规范。在班级管理中,班级制度通常都是由班主任以及班干部制订,没有结合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与特点,导致制度流于形式与表面。再加上制度过于条例化、僵硬化、强制性、班主任以及班干部,成了全体学生的监督者,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与观点,对学生的身心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第三,忽视学生全面发展。情感教育是指要引导学生获得身心、思想、实践等全面发展。然而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没有为学生留有展现自我的平台,也没有定期组织各种实践活动,更没有定期开展各种心理、职业生涯规划等辅导教育,导致很多学生都对班级管理产生不满。
3情感教育视角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3.1营造良好氛围
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还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与实践中,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因此还要通过良好氛围的营造,来实现教学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首先,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如兴趣比赛、实践探究、学习乐园、生活总结等活动,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实践,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与积极性,踊跃参与活动,不断获得提升与拓展,促使自身获得发展。其次,要引导每一位学生,都积极配合班主任和班长的管理工作,并且渗入到每一门学科中,渗入到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加强各门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加强每位学生之间的联系,然后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最后,要将情感教育与班级管理紧密结合,每周抽一节课的时间,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与鼓励,最终获得长远发展。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一场兴趣比赛,如演讲、演唱、表演、主持、绘画、摄影、写作等,鼓励学生敢于表演,敢于创新,然后给予相应的奖励。并且通过兴趣社团的创建,选拔出更多优秀的才艺人员,来担任学校的晚会主持、校报设计等工作,为学生留有施展才艺的机会,通过情感教育与班级管理的结合,来提升学生的情感教育。
3.2组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与教师情感
要想实施情感教育,学校和班主任还要对课外的集体活动进行积极的开展,并对每位小学生活动的参与提供保障,以此来为学生在班级生活当中的有效融入给予帮助。而小学班主任在对活动计划进行设计和准备时,也要对小学生的意见进行积极有效的听取,以此在促进与小学生沟通的加强时,实现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作用的有效发挥。小学生的成长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长的足够重视及关心,发动相关人员伸出援助之手,一起加入到“关爱教育”的行列中来,共同搭建小学生之家,使小学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在教师的共同策划下,可以积极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利用空闲时间轮流组织小学生画画、下棋、唱歌、跳操等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不仅使他们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还能保障小学生的安全,一石二鸟。他们会于短期时间内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得到大幅度提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生活会得到高质量的保障,也定会取得显著成效,真正做到让孩子宽心,让家长放心!
2.3要善于管理和调节情绪
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我们要善于将自身正面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以此优化学生的心灵。首先,班主任不能将自身的负面情绪以及消极情绪带到课堂,以免影响学生心境。其次,班主任要会控制自我情绪,不能在学生面前总是唉声叹气,更不能因某个学生犯下的错误迁怒全班学生。正如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不会成为好教师”。因此,班主任要及时读懂学生的情感需求,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传递情感的关怀,解决学生情感上的困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比如,学生的厌学问题,手机的滥用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因素。不少学生因为手机与父母和老师发生争执,面对这种情感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在理解的前提下,对学生的潜在能力应给予肯定和赞赏,对发生的不当行为进行分解和剖析,并提出改进的希望,引导学生克服自私堕落,向积极活泼上进的一面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在对农村留守学生进行班级管理时,应该在管理当中融入进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并通过多种策略的应用,对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密切的观察,以此在将学生的心理辅导进行加强时,营造出令留守学生感觉温馨的集体环境,从而在能够对小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辅导时,积极的发展学生的情感素质,进而达到全面发展小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延龙,马莉,刘有锋.情感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08(27):40-41
[2]王秋霞.高中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研究[D].湖北大学,2016
[3]韦彬冰.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J].科技视界,2012(15):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