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孔干
广东省佛山市现代商贸技工学校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近年来,立德树人、德育渗透等观念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教学成为中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学科。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德育渗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并从多个角度提出实现德育渗透的路径选择,旨在寻找德育教育与计算机教学的契合点,充分发挥德育意义带动教育质量提升,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引言:在现代网络发达的时代,面对网络诱惑,中职学生易受到不良网络内容侵害,计算机教学作为与网络直接接触的学科,应结合当下德育教育理念完成教学活动,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德育教育作用,立足于长远,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职业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综合素质,由此不难看出,围绕德育渗透展开计算机教学创新是极有必要的,同时此为本次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德育渗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一)甄别不良网络文化
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校园WIFI、智能手机在中职校园内得以实现,而中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易受到网络直播、网红打赏、网络游戏等因素诱惑,继而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较大影响,除此之外由于现阶段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教学在中职教育阶段中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学生可于教学课程期间接触网络环境,由此可见,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实现德育渗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教师可结合当下网络环境,对不良网络现象进行分析与抨击,帮助学生甄别不良内容,同时以网络安全法规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正[1]。例如:可结合中职学生所面临的网路游戏、直播等困扰,运用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引导其了解网络成瘾背后的弊端,若学生对于网络游戏存在成瘾现象,教师可通过优化修正编程教学内容完成引导,借助编程小游戏帮助学生摆脱游戏成瘾问题,主要将其对于网络游戏的关注,转移到游戏画面与动作的编程与设计中去,帮助学生有效规避不良网络因素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逐渐关注游戏中正面积极的一面,继而借助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德育渗透,帮助学生规避网络沉迷,并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会甄别不良网络文化。
(二)激发创新思维意识
现阶段信息网络技术不断涌现,虚拟网络逐渐实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全面覆盖,并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走向与各行各业的发展内容,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备技能,中职教育更加强调培养职业性人才,而德育教育能够约束计算机技术应用行为,规避计算机技术非法运用,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培养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道德价值观念。例如:关于计算机Excel表格教学时,教师可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数据,形成信息敏感度,并结合Excel表格排列与筛选功能,培养其便捷分析数据的能力,此外为彰显Excel表格严谨性,教师可结合数据造假作问题为反面案例,加强学生对于数据的重视。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更加强调常创新式发散思维,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运用德育教育完成计算机教学便于培养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思维,例如:计算机代码编程教学时,教师可借助指令编写与排列顺序标准,引导学生自主创新设计编码内容,同时可借助计算机设计任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结合教师专业教学素养,培养学生道德价值观念形成,并激发其创新意识[2]。
二、计算机教学实现德育渗透的路径选择
(一)精心设计实训环节
在计算机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更加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知与反馈,并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德育内容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例如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各类常见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如CAD绘图软件、Photo shop软件等,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真正的做到“脑洞大开”,结合自己的想法与创意等设计一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的作品。但是在学生设计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遵照德育教育的要求,向学生介绍相关注意事项,如创意要坚持“自我创新”,严禁随意抄袭他人的创意等,使学生对岗位职业要求以及德育要求等形成正确认识。在每一次的上机实训期间,教师也应该从德育教育的角度受,对实训环节进行调整与优化,在本阶段教学环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是要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发掘学生体内的德育思想。如教师可带领学生欣赏故宫、布达拉宫等中国古代建筑物的巅峰之作,并鼓励学生从这些建筑物入手,在电脑上设计新的建筑物,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最终达到宣传传统文化、培养工匠精神的目的。学生在创作中能够学习古代匠人善于钻研的良好习惯,最终在电脑上创造出符合市场的作品,将德育教育与课程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二)多元化表现形式
在新课改过程中,新式教学方法逐渐投入使用,结合计算机教学特点,可运用漫画、微视频、动画FLASH等形式辅助完成教学任务。中职学生逆反心理较强,其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缺陷,因此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强行灌输道德思想价值,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现象,这就要求中职计算机教师充分结合其心理特点,将道德渗透巧妙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中职学生对于新颖的教学方式更为关注,同时漫画、微视频、动画FLASH等是日常生活较为普遍的娱乐方式,因此将漫画、微视频、动画FLASH与计算机教学活动相结合可充分激发学习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收集正能量内容辅助教学。例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疫情防控宣传漫画、防疫情视频、最美抗疫英雄等内容均可作为计算机教学素材,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正能量漫画、微视频、动画FLASH内容讨论其绘制手法、设计理念、编码程序等,不仅可引导学生真实了解抗疫美好瞬间,还可结合其素材学习计算机知识,加强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注重教材德育因素
计算机教材是学生展开学习的最主要载体,以理论知识为主,借助图片展示操作步骤,教材的编写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理念,因此在实现德育渗透过程中,教师可基于教材内容完成德育设计,发挥出教材的最大化价值,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计算机技术与道德品质的内在价值。例如:近年来国内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软件不断涌现,国产软件性能与质量已完全不亚于国外先进品牌,因此教师可从Dism++国产清理软件、向日葵远程控制软件、Edraw Max设计软件、PDFelement编辑软件等入手,结合国产软件崛起之路展开计算机教学,在了解研发事迹与拼搏精神的同时,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与计算机研究积极性,彰显“智慧科技服务于人民”的价值理念。
(四)加强课堂细节沟通
沟通交流是德育教学的核心内容,课程的良好互动可直接决定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过程中,为切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培育全面型高素质人才,教师应加强课堂细节捕捉,注重生成性资源的运用,从细节角度加强德育渗透。例如:在计算机上机实践课教学中,教师可重点强调学生计算机保护,从规范操作、设备维护等细小习惯出发,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彰显人性关怀特点。此外由于中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结合计算机教学实现价值引导,例如:网站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推荐正能量网站,实现道德渗透的同时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方式与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立德树人教育思想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同时,中职教育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直接性作用,在计算机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把握上机实训机会,借助多元化表现形式完成德育渗透,加强对于计算机教材的育人元素捕捉,并结合教学细节推动德育课堂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玲.“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计算机混合式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0):128+133.
[2]常瑾.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困境与出路[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7):44+46.
作者简介:姓名:黎孔干(1988.1);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广东省梅州市
学历:本科;现有职称护:计算机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