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仕平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月城学校 615000
摘要:小学阶段,体育属于重要课程,其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在国内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今天,传统小学体育教育渐渐无法满足学生成长与学习需求。为了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参与热情与积极性,趣味教学的应用有很大必要,可以打破传统教育思路限制,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热情,获得更好的体育教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体育;趣味教学;作用;实施策略
前言:课改的持续推进使得体育教育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体育教学对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学习影响深远。体育本身属于多变且灵活的课程,教师需要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唯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体育课程学习。
一、趣味教学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小学体育教学地位目前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仍有许多小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程,之所以如此和体育课比较累有关。小学生年龄小,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家庭结构多为421,家里万般宠爱,没有受过苦、受过累。体育课堂上,因教师所用方法单调和枯燥,所以小学生无法产生体育活动参与兴趣。学生没有兴趣自然不会主动参与体育课程学习,无法提高自身身体机能[1]。长期以往学生身体越来越差,体育训练难度越来越大,学生无法在活动中成功与收获自信,产生体育课程抵触情绪。
趣味教学的应用改变了这些问题。学生在趣味活动中不会认为体育课存在任何压力。学生在趣味活动中积极投入的学习体育技巧、体育知识[2]。学生真正的融入到体育课堂。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体育技能、体育技巧,掌握体育知识。
二、趣味教学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开展
(一)融入情感激发兴趣
必须强调的是体育教育并非简单知识传递,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是心灵和情感的交互过程。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体现情感交流过程与意义,融入情感,调节课堂情绪与气氛,让学生感受教学趣味性,使学生产生体育学习兴趣与参与动机,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1.教师投入感情渲染情感气氛
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教师教学态度和方法直接关系学生对于学习和教师的态度[3]。教师如果一直板着脸,不苟言笑、用语严肃,那么学生就只能小心翼翼学习。消极且紧张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之对应的是,教师如果说话充满激情,富有感情,善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表情,那么学生也会深受感染,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主动参与到课堂,获得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2.学生感情激励教师教学
教学本就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教师情感能够影响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参与动机。学生的情感同样也能鼓舞与激励教师。
在教师看到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后,教师也会产生教学动力,投入热情,构成良性循环课堂。如果学生并不认可教师的一言一行,课堂就会变得不够和谐,产生情感缝隙。
从实践经验可以看到,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互动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善用情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完成知识的有效传递与互动。拉近师生距离,完成情感教育,在情感共鸣中完成趣味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主动性。
(二)转换角色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过去教学的时候课堂主体和中心是教师,学生学习十分被动,学生按照教师意愿学习知识。教师这种无视学生特点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主观学习能力的激发,压抑了学生天性,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学生在体育活动、体育学习中只感受到了强制与命令,学生机械式学习,完成教师教学计划。学生没有从体育学习、体育活动中收获任何乐趣,无法体现体育教育应有作用。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将趣味教学落实到实际,根据新课改要求转换角色关系,也就是贯彻以生为本教育原则,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和主人公,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与主体作用,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舒展学生身心,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三)多样化引导提升准备活动效果
作为一门本身有着大量激烈运动的课程,教师系统化教学前通常都会组织学生展开简单运动,让学生保持最佳机体状态。当然过去部分教师显然没有表现出足够重视度,教师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了错误的看法与认知,不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正所谓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准备环节教师可以使用趣味引导方法使学生能够以饱满热情的态度参与体育学习,打造高效、趣味的体育课堂。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学生身体状态与机体情况,根据学生身体能力设置体育活动、体育项目,保障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以学生性格特点为切入展开引导教学,营造活跃、激情的气氛。准备环节,教师可以用游戏的方法吸引学生兴趣。过去准备环节教师带领学生慢跑,教师完全可以改成准备环节组织学生玩老鹰抓小鸡或是丢手绢一类的热身游戏,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保持课堂活动参与主动性、积极性。教师教学中也可以播放节奏感强烈的音乐,利用音乐渲染情景、渲染气氛。教师同样需要加入学生的热身活动当中,成为课堂的一份子。学生充满干劲和热情,为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全面支持,学生形成了浓厚热情。
结语:小学体育教育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运动热情、运动兴趣。学生在趣味活动的引导中表现出活动参与主动性、积极性,实现了身体的有效锻炼,在潜移默化中爱上了体育活动,学习了体育知识、体育技巧。教师用创新性的趣味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增加学生的活动感知,使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感受体育活动魅力,形成体育运动热情,这对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来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樊枫.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62.
[2]许旭平.试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趣味田径训练的作用[J].田径,2020(10):14-15.
[3]刘磊磊,马微.浅谈小学体育耐久跑教学的有效开展[J].田径,2020(1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