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毓秀小学
摘要:在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其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是教师所要关心的重点。因缺少家庭教育和有效的心理辅导策略,导致留守儿童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这不仅给儿童的自身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还使班级管理的整体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那么,如何开展有效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心理健康;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在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中,留守儿童已成为学校、老师、家长急需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伴随着教育因素的缺失,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如自卑、内向、不善言谈等心理问题,这不仅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还对学生的整体素养和认知能力的提升产生阻碍。因此,本文从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辅导策略两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通过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发展情况和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当前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第一,情绪问题。因长期远离父母,缺少父母之间的关心和照顾,在心理建设阶段得不到有效的家庭关怀和精神慰藉,久而久之,导致留守儿童的情绪出现不良的问题,如厌恶、焦虑、忧郁、悲痛等问题。第二,不合群现象严重。有些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不团结等现象,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力,往往做出一些叛逆、破坏等不良行为,其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这需要教师正确对待、合理解决。第三,人际交往障碍。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中,有些儿童存在自卑、厌学、独来独往的现象,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深,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系,还存在学习尽头不足、逃学等问题。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辅导策略
1、树立生本理念,加强心理指导
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中,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的主体培养和基础教育,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和认知特点入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深入了解学生的问题原因和产生本质,加强学生的心理指导。
从心出发,“俯下身子”认真了解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保持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学生在关心、关注、关爱的环境中得到精神上的温暖,进而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同时,教师还应加强教育策略的特殊性原则,针对不同情况的留守儿童,采取个性化的辅导计划,了解学生的内在所需和发展所得,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与呵护,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互动参与中得到正确、健康的向上发展。
2、保持家庭沟通,构建发展环境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始终离不开父母的支持与参与,其家庭教育的渗透远远比学校教育更具有温暖性、培养性。因此,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中,教师应保持与留守儿童家长的密切沟通和有效联系,及时反馈孩子的在校成长和心理问题,指导家长采取正确的辅导策略去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的信息化工具,及时组织家长对孩子的健康问题进行讨论,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心理建设当中,真正做到“陪孩子成长”的目标,这不仅能改善家庭教育不足的问题,还能使孩子意识到父母的关心与关爱,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强化自身素质,提升辅导能力
教师作为教育管理的实施者和执行者,对每一位留守儿童的照顾是教师的主体使命。因此,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培养中,教师应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着重提升自身的教育辅导能力,认真开展每一次的教育活动和心理辅导工作,使留守儿童得到实时性的主体发展和心理发育。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一位留守儿童的发展特点,建立相应的成长档案,把握学生的发展趋势,这不仅对留守儿童辅导策略的制定起到积极作用,还使留守儿童每一步的成长得到详实记录,有助于把握学生的发展方向,清楚学生的心理变化,这对下一阶段的教育辅导提供可靠的成长数据。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通过自学、讨论、互动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针对特殊问题向专家、学者、优秀教师进行询问,进而在方法和策略的运用上更具有科学性。
综上所述,通过生本理念的树立、家庭沟通的保持、自身素质的强化,不仅使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改善,还使学生的主体发展和内在素养得到加强,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发展基础,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同时,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出发,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发展情况,采取多样化、针对性、个性化的辅导策略,由浅入深、由情入理的方式,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建设,把握学生的德育发展,从而实现其健康发展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相帮.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管理对策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47):212-212.
[2]朱文天.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策略[J].新一代,2017(4):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