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梦菲
江苏省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 210004
【案例背景】
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块华丽的瑰宝,更是我国劳动人民才华的结晶,它融合了剪纸技艺、绘画造型、想象创造和多种审美意识,其特有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传递着民族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情趣。作为一项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很多小学就把剪纸确定为主要的特色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求:“以游戏的方式,采用撕、剪、刻、折、卷曲、插接、粘接等基本方法,进行立体、半立体纸工制作。”
我是一名年轻的美术老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尝试剪纸活动。在剪纸艺术教学中,我坚持实践探索,深感小学美术课堂中一系列剪纸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让小学生感悟民族文化的魅力,汲取民间剪纸艺术的优点,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还可以激发小学生积极动手、动脑的兴趣,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品质,更为提升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描述】
在剪纸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认为教师应该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策略,主导剪纸艺术的教学操作,做好课堂导入、情境创建、探究学习以及积极的课堂评价,鼓励小学生积极融入课堂剪纸过程中,感悟剪纸艺术的魅力。
以经典的剪纸作品《十二生肖》为案例。在课堂导入的环节,我做了如下开场白:“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剪纸十二生肖进行学习,我们还要在课堂上举办一次剪纸比赛。剪纸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我们过年的时候贴在窗户上的窗花就是通过一把神奇的剪刀进行创造的,大家喜欢吗?”之后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我国优秀的十二生肖剪纸艺术作品,向学生展示剪纸艺术的操作,让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由来以及发展过程有一定的认识,引导学生对多种剪纸图案作品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之后我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简单的剪纸图案,引导学生“大家看了我刚才演示的作品,有没有什么感想?对于剪纸艺术有没有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我将自己剪出来的猴子图案演示给学生看,引导学生思考并感悟。我在演示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认为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剪出这么神奇的图案,很神奇。有的学生则摩拳擦掌,对即将进行的自我操作有浓厚的兴趣,纷纷交流自己准备剪什么样的小动物。在课堂导入和展示的环节之后,我引导学生进入到下节内容的探究之中:“大家看到了刚才的展示,说一下自己都是什么属相,看多媒体上的十二生肖剪纸艺术,大家思考下如何在纸张上进行框架的设计,如何做好细节的处理,如何进行作品的装点以及花纹的装饰,每一个步骤大家在下剪刀之前都要做好思考,希望大家剪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之后我将整个十二生肖的剪纸图案以及演示步骤展示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实际动手操作。
以此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了十二生肖的基本知识以及文化意义,对十二生肖的初步剪纸艺术形式进行了学习和认识,能够初步在课堂上利用剪刀剪出十二生肖的基本轮廓。
在自主创造的课堂上,我们教师要尊重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让孩子们在剪纸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切忌在课堂上压抑小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对十二生肖以及剪纸艺术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在剪纸步骤上做好艺术创造的改善,在成品展示上鼓励学生进行具体的成果展示。我们教师在学生操作的时候对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细致地观察,为之后对学生的作品点评搜集良好的素材。在一节课结束之后,引导学生将作品进行展示。即使未完成,教师也要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对未完成的作品进行鼓励,让学生们在下节美术课堂上做好整理,对于完成的作品的学生,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做好细节地处理和修复,使得自己的作品变得更加完美。
在小学生实际操作的阶段,我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引导和讲授:
第一步:画样。引导小学生对所剪材料进行对折,利用铅笔在上面进行自然勾画,思考如何使用剪刀进行操作,在视觉上分析如何做好剪纸样品。在剪纸花样的阶段,适当给予学生辅助和引导,对复杂的十二生肖的部位进行指导,帮助他们从一个整体的角度考虑十二生肖动物的身体比例特点,确定整个造型之中哪些部分是镂空的、哪些部分是需要连接的部分,为之后整体部分进行考虑,确保剪完后的作品的效果。
第二步:处理。在进行剪纸纹样创新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在不破坏整体效果的过程中进行花纹的创新处理,学生可以在上面进行绘画,也可以利用剪刀进行小范围的创作,以此来鼓励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发挥创造力。
第三部:引导。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剪纸操作的时候,我除了引导学生按照画好的花样进行裁剪,努力做好图案的创新和创造,启示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艺术创造,增强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能力。
【案例反思】
通过案例的探究和学生反馈的搜集,我努力反思,对自己的剪纸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优化和改善的措施:
首先,在小学生的美术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要生动有趣地讲解关于剪纸艺术的知识,结合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是一味的理论知识讲解,只会让小学生对美术课堂上的剪纸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教师在营造课堂氛围的时候,要采取针对性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和方法。艺术与生活之间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从生活的层次和角度激发学生对剪纸的兴趣,。
其次,作为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引入剪纸等艺术教学,一定要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更新课堂教学方法。为此,教师要经常参与知识培训,更新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结构。在讲解剪纸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民间之中访谈民间剪纸艺术家,带着小学生去感受老艺术家的魅力,还可以请他们到美术课堂上为学生亲自演示剪纸操作,剪出一个又一个的小作品展示在教室内。这样,学生每天都能欣赏到新颖的剪纸作品,慢慢地就对民间艺术形式怀有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就更能够自觉的参与。
再次,在美术课堂上引入民间剪纸艺术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最终的展示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客观地考察,在欣赏剪纸艺术的课堂活动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一边进行剪纸要领讲解,还可以一边聆听学生的想法,加深课堂上师生互动,让学生设定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综合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与教师互动和交流,教师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搜集学生的课堂反馈,并鼓励学生在课堂展示自己的成果之后互相评价,互相肯定和鼓励,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并将学生的作品排成照片,以此为基础进行点评和建议,帮助学生树立对剪纸的信心。
最后,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在教学案例设计的环节做好学生需求的调研,在执行的环节观察小学生的课堂反馈,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从学生的课堂主体的地位出发,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建立一个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以及互相理解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形成一定的思维碰撞,将这些思维的创新展示在剪纸艺术成果上,并从理论知识的角转化到实际成果的展示之中,教师在这期间也要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在剪纸艺术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帮助小学生树立剪纸学习甚至是美术课堂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要在美术课堂上确立课堂的主题内容,在剪纸艺术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在构成理解的基础上做出情境的创造,以此确立相应的理论结构和知识框架,让小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更新观念和认知。
我喜爱剪纸,在教学中,我也努力引导我的学生尝试着剪纸,不仅让学生培养了动手动脑的能力,更让孩子感悟到了中华民族剪纸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申晓彤, 刘玉杰, 李民. 剪纸艺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47):217-218.
[2] 孙江涛. 纸缤纷,无墨飘香——浅谈剪纸艺术走进小学美术课堂[J]. 情感读本, 201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