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2期   作者:谢青秀
[导读]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像一把双刃剑
        谢青秀
        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中学
        [摘要]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像一把双刃剑,既给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捷,但又对青少年的身心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本文先简单陈述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情况,并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阐述互联网对青少年认知发展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认知发展 对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和形成不仅仅只是受生活的环境,父母、学校教育的影响,而更多的有来自互联网潜移默化的影响。值得肯定的是网络改变了青少年传统的学习模式,同时也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流空间,丰富了青少年的娱乐空间,拓展了青少年创业与成才的空间[1],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及思维形成等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
        一、青少年认知发展理论简述
        认知心理学中,认知主要指人的“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创造性、问题解决、言语和思维的等”,心理学将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心理发展。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心理成份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到完整不断发展,第二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心理成份的关系逐渐趋于相互协调,个体的认知发展既受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的影响,又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不同年龄的个体的认知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又有质的飞跃。
        二、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情况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为59.6%,这表明半数以上中国人已经接入互联网,能够使用网络,网民的数量增势迅猛。而数据显示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比例更高,在CNNIC报告中指出,截至2018年12月,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67.8%,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6.8%;在我国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5.4%。也就是说全国的网民中,青少年人数占接近四分之一。
        
        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在笔者所带的班级中,笔者通过一份简单的问卷调查本班级使用手机情况,就调查了解来看,绝大多数学生是通过智能手机使用互联网的,班上总共57人有52位同学有智能手机,班上近91%的学生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在使用手机的同学中,六成学生使用手机玩网络游戏,三成学生使用手机搜索知识,视频学习。
        三、互联网对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积极影响
        1、信息量大,为青少年知识积累思维发展提供丰富资源
        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知识世界,学习者可以进一步通过网络搜索或相关专业网站了解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思维也会相应得到发展。
        2、开阔视野,让青少年及时了解时代热点问题
        互联网有利于拓宽青少年的认知领域,极大的满足青少年对知识学习、生活技能的需求和好奇心。
        3、互动性强,为青少年提供发展平台
        互联网发展良好的今天,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和密切,打破时间、空间,无论何时无论多远都能进行互动交流。这对于处于身心发展特殊时期的青少年提供一个很好的条件。
        4、益智游戏,有利于青少年认知全面发展
        电子游戏往往是图形、声音、文字和三维画面的结合,要求游戏者对一系列信息符合进行解码,然后快速作出决定完成任务,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游戏者具有一定的空间表征、图像技能、视觉注意等认知技能,其中不同的游戏可能要运用不同的认知技能,因此会对青少年的认知技能有所促进。[3]
        四、互联网对青少年认知发展的消极影响
        1、垃圾文化的传播(不良信息错误引导)
        互联网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产生错误的引导,一些色情暴力的信息在网上肆意传播,对于价值观还未形成的青少年来说无疑像毒品一样会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
        2、使青少年缺乏沟通交流能力(逃避现实变得冷漠)
        互联网虽然给青少年提供了自我展示,表达自我的平台。但是这样的展示、沟通也带有一定局限性。无声的沟通,缺乏观众的展示,在某一程度上削弱了青少年与现实世界的沟通交流能力。
        3、缺乏学习动机(不能长期集中注意力,对事物认识只是停留在表层)
        网络文化趋近于快餐文化,很多知识讯息属于快餐式的,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和研读就能了解。网上流行的很多东西都缺乏深层的思考,知识也比较浅显。同时网络信息越来越娱乐化,很多青少年未来励志是当一名明星,现在还流行“网红”,很多青少年认为当网红就是自身的价值体现。
        五、对策
        1、加强绿色网络建设
        网络对青少年产生的几大危害包括:网络虚拟交际成瘾,网络游戏电竞成瘾,网络信息收集依赖成瘾,网络色情泛滥成瘾等方面。政府应加强网络管理,对网络游戏运营商加强监督,严格禁止未满18岁公民参与游戏,针对色情信息采取永久封闭网站的方式,同时能够及时更新和建立相关的网络法律和制度。给青少年一个健康的充满正能量的绿色网络。
        2、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
        正确引导和教育青少年使用互联网。利用青少年对网络的喜爱和擅长,建立QQ交流群,论坛等,通过网络与学生沟通交流,增进师生的了解。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好的学习网站,将平时好的教学成果分享到网上。通过老师家长的正确引导,把互联网的好处发挥出来,让青少年上健康网络,养成使用互联网的良好习惯。
        3、让青少年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体育锻炼
        过多的使用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来看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有所影响。现在出现很多现象,青少年在网吧沉迷游戏,几天不吃不喝甚至在网吧过夜,就像吃了“毒品”一样,一副面黄肌瘦,蓬头垢面的样子。
        六、参考文献:
        [1]赵鹏,焦信敏.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消极影响的成因及教育对策探析.
        [2]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9-2-28]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902/t20190228_70645.
        [3]程建伟,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偏好、信息技能及其对学业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