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品质的心理教育对策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2期   作者:龙瑞兰
[导读] 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品质的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在集体心理辅导下,
       龙瑞兰
        广东省肇庆市龙禧小学 526040
        
        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品质的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在集体心理辅导下,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教师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小学生的相关优势,进行切实可行的心理教育内容;需要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群体之中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与德育教育,提升学生能力,增强学生素养。本文分析了心理教育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影响,提出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品质的心理教育对策。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良好品质;心理教育;对策;分析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思想浮动变化很大,德育管理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心理教育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影响,在心理教育体系的引导下,确保学生拥有良好的品质,实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1.心理教育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影响分析
        心理教育是维持小学生的正确心理素养,培养学生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之中的挫折,用乐观快乐的态度去一切。心理教育活动还会针对一些小学生的共性心理问题来进行心理指导,例如:厌学、弃学、抑郁、焦躁等。从这些基本教育目标来看,心理教育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树立相互的行为道德品质就必须要先有稳定的心理基础,确保学生在德育、智育下能够健康成长。
        2.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品质的心理教育对策
        2.1 集体心理辅导下形成品质教育
        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品质的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在集体心理辅导下,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教师要开设团体辅导课,所谓团体辅导课就是要集合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组建小组,教师深入这个小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鼓励学生积极上进,努力学习,应对生活之中的困惑。这种辅导课程可以每周一节,四十分钟。在辅导前,教师先要对学生的基本心理情况有所了解,通过心理状态的自测,问卷等形式来掌握基本状况。其次,树立集体榜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教师要利用团体形成心理辅导和品质教育就必须要树立榜样,让小学生以榜样为力量,学习这些榜样人物身上的优势,或者是努力面对生活困境,或者是能够和谐处理问题等。这样在集体环境之中,学生们遇到了难处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教师推崇的榜样人物会怎样处理这个问题,进而形成心理暗示,向着积极上进的方向前进。另外,集体内形成传统优秀品质的全面传播。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我国从始至终都在强调文化的传承,教师要在集体学习的时候,经常借助传统文化故事、英雄人物的经历等故事来引导学生拥有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品质,并且不断在群体之中传递这种品质所形成的良好影响,以此提升群体内的良好行为风尚。
        2.2扬长避短地进行切实可行的心理教育内容
        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品质的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教师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小学生的相关优势,进行切实可行的心理教育内容。小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点,教师要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给学生这种扬长避短的心理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势是其他人所没有的,所以自己就要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优势,并且对自己的弱势也要正视,不是回避,而是正确认识,努力改正。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性格情况,然后进行切实可行的心理教育。例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要尝试进行“大胆”的心理辅导训练,找到这些孩子,让他们在集体中大声朗读,克服过于内向的心理情绪。总之,德育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将心理教育融合到日常德育教学实践当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道德素养。
        2.3针对共性问题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与德育教育
        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品质的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群体之中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与德育教育。其实,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不仅仅影响了德育,甚至如果教师、家长等不予以重视,不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那么学生极易朝着不良方向发展,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基于此,教师必须要明确小学生群体之中的共性问题,针对这些共性问题进行集体教育。例如:针对网络行为的引导就属于共性问题,教师要利用几次课程来进行良好的网络行为的辅导:引导小学生的上网动机、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进行网络交友的教育,同时系统化地学习《中青网安全规则》,确保小学生认同网络交流要获得父母的认可,并且能够与父母达成协议,规定互联网使用的范围与时间。让学生明白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德育需要设立网络监管机构和管理制度,加强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使用网络。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品质的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在集体心理辅导下,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教师能够扬长避短,发挥小学生的相关优势,进行切实可行的心理教育内容;需要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群体之中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与德育教育,提升学生能力,增强学生素养。
        参考文献
        [1]游戏在小学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J]. 杨文婕.  新课程(中). 2018(07)
        [2]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原因及危机对应[J]. 杜炳鋆.  改革与开放. 201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