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泳
还地桥镇曙光学校 湖北省大冶市 435112
摘要: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与约束,使其能够更加规范地开展学习实践,并在坚持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主观学习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以此引起对能力培养教育的重视,强化课堂中的能力培养教育环节。
关键词:学习习惯;小学语文;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活动中能够凭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加高效地开展学习活动,在学习习惯的规划下有序地完成学习任务,进而实现学习效率与学习有效性的提高。为了引起教师对学生习惯培养教育的重视,使教师能够强化教学中学生习惯培养的有效引导,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展开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必要性。
一、良好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行为所进行的合理规划与引导,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使学生在未来的自主学习环节中切实地遵循学习习惯,按照合理的学习方法有序地完成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在学习习惯制约下的学习行为使学生有序地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相对更加自主地完成一系列学习经验准备活动,进而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相对自主地解决更多的学习问题,在习惯的作用下实现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
例如在《爬山虎的脚》这一篇文章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作用之下,快速地投入到文章的阅读环节之中,并且对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整合,这能够使学生在后续的课程学习环节中更加有针对性地听取教师的授课内容。通过在以往课程中教师引导下所形成的预读习惯,学生能够在本课的学习中自发地投入到阅读过程中并有效地建立起认知基础,为后续的学习效率提高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二、良好学习习惯是促成课堂自主学习的动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还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良好学习习惯的作用下更加高效地完成自主学习实践。因此,为了为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强化自身的引导职能,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开展一系列相关的自主学习实践活动,在自主探究的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探究习惯。
例如在《梅兰芳蓄须》一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即首先引导班级学生对文章的背景进行了资料查询,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初步了解文章的写作环境;之后,笔者又引导学生对课后问题进行了查阅,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初次阅读,在阅读中,学生能够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对教学内容更深入的理解;然后笔者又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对文章中自身不认识的生词生字进行自主的查询,使学生在工具书的帮助下完成了文章的整体性阅读。通过笔者的有序引导,学生能够在引导的实践下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未来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凭借良好的预习习惯自主地开展主动学习,使预习习惯成为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的有效动力。
三、良好学习习惯是养成终身学习意识的保障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是为了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自发地开展学习活动,并从学习活动中以较高的自主学习效率得到良好的收益,进而使学生能够终身在学习中得到自身能力的提升与素养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够凭借科学的学习手段与问题解决方法投入到终身语文学习事业之中,使其成为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养成与落实的重要保障。
例如在《天窗》这一篇文章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与丰富的辞藻描写了天窗给乡下孩子所带来的快乐。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组织班级学生对文章中喜爱的、优美的词句进行了积累摘抄,并在阅读教学后组织学生对文章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在笔者的引导之下,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摘抄、阅读信息整合习惯,在未来的生活中,学生能够凭借良好的阅读摘抄、阅读信息整合习惯投入到生活阅读活动中去,以此提高学生终身阅读活动的实效性,让学生能够切实地从课外阅读中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素养,并提高从阅读过程中的收获。由此可见,在教学中促使学生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能够使学生在未来自发的学习过程中受此影响,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活动。
总而言之,只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学习行为才能更加高效且有序,进而更加自主地投入到学习环节之中,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活动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起小学阶段这一学生学习习惯的黄金培养期,做好相关的培养教育。
参考文献:
[1]栗书巧. 浅谈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策略[J]. 现代农村科技, 2016(4).
[2]王梅. 浅谈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J]. 情感读本, 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