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
贵州省赤水市官渡镇中心小学 564706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日益完善的现代教学理论,也是新课程改革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方向,并已逐渐成为一种传统的教学策略。因此,分析其发展状况和理论研究方法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本文基于对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对如何在小学高段进行小组学习展开一系列浅论。
【关键词】小学高段 合作学习 方法策略
【正文】在小学现代汉语教学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建立合作、独立和创新的语文学习与教学体系。在新课程标准的支持和促进下,合作学习已是小学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之一。现在,这种合作学习方法主要用于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其应用途径主要基于喜欢交流,愿意合作能够独立思考的小学高段学生群体当中,并着重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和开拓精神的特征及能力。
一、小学生合作学习的意义
1.1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的建立
在当今存在着合作与竞争,创新与发展共存的社会中,对于新时代的人才而言,卓越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必然成为每个人必不可少且最具特色的能力之一。因此,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促进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同时,增进团队精神的形成和学生的竞争意识,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由于合作学习主要以小组形式进行,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存在合作学习的同时,小组之间必然存在竞争。在学习过程中,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为此小组不懈努力,并积极开展活动,协作学习。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1.2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交流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在能够熟练掌握课堂知识的基础上,还可以激发学生本身发掘、探索和合作的精神,开拓学生的视野,达到丰富情感状态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知识的动力及需求,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教学目标。在使全班气氛充满活力的同时,合作学习模式还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教师,改善了他们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缓解了教学压力。师生之间共同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除此之外,在多维合作教育活动中,最有效的方式是激发学生发展交流与合作的潜力,为他们提供广泛的自我表达平台,从而使他们能够实现相互鼓励,相互合作和相互促进的机会。合作学习已成为激发小学高段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合作”,将在教学活动中建立一种新的平等、民主和共享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团结合作的氛围,采取相互合作的意识、态度和情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培养,逐步建立起团结,友谊,合作,共赢的行为方式。
二、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2.1根据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分组
小学生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并且有相对固定的社交圈。首先,教师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组,以便让具有共同兴趣和相似意愿的学生能够一起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根据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性格特征的了解,进行进一步的小组确认。 然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组织和发声技能都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些技能上的差异,对学生进行更仔细的分组,以使每个小组的组成更加完善,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有可以参与的学生共同推动小组成员的角色。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与低年级不同。需要总结和理解的地方有很多,因此教师应使用多种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小组讨论让学生获得知识并加强讨论过程中的合作。
这不仅使学生能够搜索并讨论与内容有关的知识点和资料,而且可以通过合作进行总结,从而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例如,教师应首先设置合理的小组人数,并尝试将每个小组的成员人数保持在4-6个左右。确定小组人数后,教师还应该科学地定义小组成员,可以选择成绩相似的学生组成小组,以确保小组成员在讨论问题时保持稳定的进步。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将几个学习成绩各异的学生组织在一起,以便让一些即使学习程度低的学生也可以参加课堂讨论,并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逐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应该注意的是,当老师们在一起进行教学研究任务时,应该考虑人性化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分组时,教师应赋予学生做出自己选择的权利。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引导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只有当各组同学学习状态良好时,合作学习才能够顺利进行。最后,老师可以与全班同学集体合作,让学生通过回答某些问题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积极的问答以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学生将逐渐找到问题的真正答案。而这种合作需要教师能够为学生的问题提供建议和评估,以便更好地促进合作。
2.2小组合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的关键在于建立合作群体,使学生满怀热情地进行学习,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如上所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教学需要进行划分,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划分,以确保每组具有相同的学习能力强度和相同的组合。再划分小组之后,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彼此的长处,对于学习文章有更好的理解,从而对语文阅读能力有所改观,而且可以结交朋友,增进学生的社会互动,为以后奠定基础,以便将来能够拥有更好地进入社会的能力。
例如,当学习到部编版六年级《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老师可以让小组内组员可以分工合作,扮演文章当中不同的角色,通过生动形象的动作演练,还原当时紧急的战斗状态,班长有条不紊的指挥、副班长的满腔热血、两个小战士的全神贯注以及宋学义奋力拼搏的愤慨精神等等,在同学们的表现中展示的淋漓尽致,最后,五位壮士英勇牺牲,留下千古佳话,这时,全班同学大声齐读:“中国共产党万岁!”通过小组合作的朗读表演,成功地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奋斗精神,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三、创造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个小学生的年龄,如果希望他们很好地融入课堂,那么必须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借助小学生的内在好奇心,老师可以积极地创造富含问题的课堂情景,使小学生对老师在课堂学习中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趣,从而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合作来,让他们根据老师的问题探索汉语知识,并找到相应的答案。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在教室里并参与合作学习。
例如,在小学课堂上进行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积极地创造有问题的情况。例如,当要求学生学习教科书中的《传统节日》一文时,老师可以首先通过对话来介绍课程,询问学生今日课堂要领: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和习俗,并让学生交流和讨论。然后让学生在群组里一起阅读课文,然后问学生:“本文涉及哪些国家的传统节日?除了这些传统节日还有哪些?”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的答案来发现问题关键,从而将课堂上的此类案例促进合作学习的渗透,并激发学生进行探索和学习的潜能。
【结束语】随着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教育者应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将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意识到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学生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后大力支持的科学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应改变其固有的教学观念,并将其引入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以充分鼓励学生本着一种探索精神自由地学习,通过有趣的参与学习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孟群. 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应用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09.
[2]黄静. 聚焦课堂教学 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以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为例[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