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兰
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小学校 409106
【摘要】: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着力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运用
我们知道,小学生处于心理、生理发育成型的初级阶段,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与关键。所谓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根据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征,不断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其素质全面得到提升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小学生健康茁壮成长的必然趋势。实际上,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带来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大幅度提高,又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推进与实施。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体会,并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对策与措施。?
一、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学习环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效果。当学生处于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时,一般都会思维活跃,身心放松,乐于学习,积极提问,进而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出来了,学习接收知识效率比较高,学习质量与效率比较明显。反之,就会极大地抑制、禁锢学生的思维,其学习积极主动性必然遭受极大的挫伤和打击,这样其学习质量与效果也就必然大打折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的途径就是通过教师运用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极发挥语文知识的感染力等,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共鸣,进而使其人格与情感受到不断的陶冶和熏染。总之,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认真地把握与分析研究,并尽量做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提高与发展。
二、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渗透渠道
对于这些处在生长发展阶段的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不仅要掌握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他们的素质潜力和智能还需要合理的教育和诱导才能得到迅速发展,而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学科教育所能达到的,需要心理教育和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合理渗透才能收到效果。传统教育模式的存在使学科教学的重点偏向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心理教育的渗透比重。某些学科所能进行渗透的也仅是一些没有计划目的的、附带性质的心理辅导,无形之中限制了学生素质潜力和智能的发展速度。因此在学校教学工作中,我们不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对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而应该作为一项心理问题的防治工作,作为一项学生素质潜力和智能发展的辅导工作来抓,以心理教育的方式,对各个学科教学、各个项目的课内外活动进行有计划目的的、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地进行渗透,使心理辅导成为一个全员、全方位的渗透教育工作。如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意志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等,既能使学生的潜在素质得到发挥,又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充分利用教材中心理教育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关键所在。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认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知道,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资源,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则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渠道与途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与过程中,需要我们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注意分类指导,因人施教以及循序渐进。此外,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尽量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与相互渗透,而不是处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之外,甚至相互割离开来。总之,我们必须着力帮助小学生解决其心理方面的困难与问题,促使他们积极认真调整好心态,不断形成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着力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
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关键内容之一。对此,教师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认真地创设集美、智、趣于一体的教育教学环境与氛围,客观真实地展现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场景,尽最大可能地缩短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接受知识和得到全面发展。一般情况下,小学生都比较乐意参加各种角色表演活动,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热情空前高涨。由此,教师就可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与规律,尽量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认真地组织开展一些具有创意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走进教材或人物的心里,进而更为真切地受到感染与启发,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娱乐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五、?持之以恒开展差生心理辅导
“ 关心优生的教师是人,疼爱差生的教师是神 ”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他的神圣职责。但面对一名存在心理偏差,经常违纪又无心向学的差生时,教师所表露出来的是亲切的面庞还是无可奈何的神情,将对这名学生将来成否成为一名社会的人才起决定性的作用;反之,学生面对着教师时,你能否向他解释一个又一个简单的问题,当他答对每一个简单的问题,你表现出来的是带 “ 恨铁不成钢 ” 的心理露出欣慰的赞许还是无奈的认可,学生心中也能你一个是 “ 神 ” 还是 “ 人 ” 的评价。俗话说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教师不仅要善于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有用的人才;还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将一名又一名差生带回你的身边,用你的爱心和耐心为他们矫正心理偏差,端正学习态度,总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同的时代赋予人才不同的内涵。如果说,古代社会看重的是人的体力,近代社会所看重的是人的技能,那么,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将越来越看重的是人的心理素质。在信息化、市场化的更加复杂的未来社会里,是否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有独创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品质,有坚强的意志和健全的情感,将是人才的重要内涵之一。如今,在美国的著名企业里,选拔人才不仅看专业水平,而且要进行专项心理测试。在国内的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亦十分看重人才的精神面貌和心理品质。
教育是没有小事的,因为事事都有可能在今后给学生产生这样那样或好的坏的影响。作为语文教师,了解学生各个阶段学习语文水平,帮助他们做好思想、感情、知识等的衔接,特别是中下生应侧重于基础的再现与反复,优生可着重从拓展、加深方面考虑。并注重知识传授中,对不同素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不同的手段。但无论是怎样的教学方法,都应“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经过积累、感悟、熏陶,注重各个环节的衔接与逐步提高,语文素养才得以提高,健康的心理才能形成,健全、合格人才的培养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江逸玲.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J].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2012, 000(015):201.
[2]曹建彬.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学周刊, 2015(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