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飞
万山区大坪侗族土家族苗族乡民族中心完全小学 贵州省 铜仁市 554300
摘要:在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并在此过程中,运用多样性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相应的情景中,并积极地思考相应的语文问题,增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本文主要从自主探究法、角色扮演法以及实践教学法三个角度入手,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并不能深入解读和运用生本理念,往往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教学进度上;并未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自主探究空间;不注重构建接近学生认知的方式,从而导致学生失去语文学习的成就感,造成整体的语文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状态。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转变原有的授课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最为接近学生认知的授课模式,并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促进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运用自主探究法,培养学生古诗鉴赏力
诗无达诂是古诗阅读的理念。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这种理念运用到古诗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间,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个人的看法,让学生真正地思考、分析和判断,从而形成学生独有的古诗鉴赏视角,提升他们的古诗鉴赏能力,获得良好的自主探究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时,教师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结合个人的兴趣,赏析相应的诗句,并表达个人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了解古诗。教师注重从古诗创作的背景、诗人创作古诗的处境以及古诗大意三个角度进行简析,为下一步的古诗鉴赏学习奠定基础。第二点,开展鉴赏。教师为学生提供十分钟的赏析时间,并走入学生中,积极地与他们交流,指导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第三点,展示成果。教师运用文字,对学生学习成果,进项简要展示。小洛说:“我最喜欢‘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因为这句话体现出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小学语文教师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开展古诗教学,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想法,为学生提供探究古诗的空间,促进他们古诗鉴赏能力的提升。
二、采用角色扮演法,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具有育人性的学科。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法,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个人的表演,加深对文本的认知;通过反思个人的表演,提升对角色的认知,并将这种认知向生活迁移,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获得良好的角色扮演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陶罐与铁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扮演文本中的人物,并充分解读文中关于人物的描述,也注重从个人生活的角度阐释,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运用互动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表演更具有科学性和方向性,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或是影视剧中的人物。教师在此,对学生的角色扮演情境,进行简要介绍。小陈扮演的是廉颇的角色。他猛拍桌子,起身怒目,说道:“他蔺相如是个什么东西,竟然靠着口舌之力爬到我的头上!”在小陈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思考。小陈说:“我非常喜欢廉颇的性格,他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他更能为了赵国的利益,放下自己的面子和傲气。这值得我学习。”
三、巧用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阅读解析力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实践的方式,构建学生认知与语文本文之间的桥梁,并在此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真正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现实生活中的美景,并构建与课本内容之间的连接,从而促进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增强。
例如,在讲授《秋天的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实践教学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构建文本与实践的连接,促进他们阅读能力的增强。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让学生赏析秋天雨的特点,从多个角度描述雨。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所观之雨与课本所写之雨有何异同点,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获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教师在此,对学生的一段表述,进行文字化展示。小洛说:“我观察到的雨具有轻盈的特点,仿佛是从而天上飘下来的。”通过运用实践教学法,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适时地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引导,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获得良好的语文实践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在此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地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促进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增强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丽娜.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
[2]张红艳.构建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J].文学教育(下).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