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6期   作者:陈俊
[导读] 部分初中生不喜欢学习语文,究其原因有很多,如:家长的不重视
        陈俊
        四川省自贡市高新区汇南实验学校
        摘要:部分初中生不喜欢学习语文,究其原因有很多,如:家长的不重视;自主招生考试不考;语文学科的特性,老师的个人魅力;同学间的影响等。经过个人观察和研究,建议从几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端正学生对语文的态度;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语文课堂的教学;提升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营造学习语文的氛围。学好语文,能给学生带去正面积极的影响。如:提高情商;个人发挥的舞台更为广阔;举一反三,更好学习其他学科等。
        关键词 激发(提升)兴趣 教学氛围 师生关系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也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各个领域的大家们都认为兴趣是学习一门学科或者一项新技能的最大动力。事实证明,兴趣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不喜欢语文的原因
        (一)学科特性
        1.语文需要记忆和理解、情感。语文的古诗词、文言文等需要学生背诵记忆。但是学生最不喜欢的就是背诵记忆,他们觉得烦躁、无聊。初中生自觉性较差,一有空,他们更喜欢玩耍而不是抓紧时间背诵课文。遇到作文就头疼。现在的学生喜欢网络世界,更喜欢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情感。很少有学生会静下心来,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每次的的作文都是老师要求的,学生的生活中,根本没有那样的经历,只能是胡编乱造,乱写一通。
        2.语文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语文包罗万象,更多的是对生活、世界的一种感悟,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这是它和其他学科的明显区别。往往是方向对了就对。语文没有公式定理,没有固定套路,在学生眼里,他们把握不准什么是对的方向,什么是言之有理。凭感觉答题,容易错,按照老师讲的方法,有时又不是得分点,涉及到的知识点也是多种多样。慢慢的,学生的情绪就被打压了,怎么做都感觉不对,久而久之,丧失了对学语文的信心。
        (二)自主招生考试不考
        1.部分尖子生,他们进入高中的途径不止一条。除了中考,还有各种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他们有能力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心仪的高中,中考对他们而言反倒显得不重要。这类自主考试不考语文,往往只测试数学、物理等理科,因此学生平时就只顾刷理科题,而语文就成了“弱势学科”。
        2.部分家长不够重视。现在的读书,功利性太重。考什么学什么,不考就不学,分数比重较小的学科就选择略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老师自嘲自己的学科是“豆芽学科”。部分学生们根据中考或者自主招生考试来选择学哪一科,花多少心思学。自主招生考试不考,家长也就没那么重视语文的学习。家长不重视,学生就更不重视。
        (三)教师的魅力。初中生只是一群孩子,缺乏对事物正确的认识。他们更看重个人的好恶。当他(她)喜欢某个学科的老师,他们便努力学习那门学科,反之亦然。他们喜欢老师的原因多种多样:平易近人,幽默风趣,学科专业,负责耐心等等,甚至是老师穿的衣服很美。一些学生不喜欢语文,或许是不喜欢他们的语文老师。
        (四)同学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初中生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同学中有一个人不喜欢语文,他(她)会在同学面前说语文的不好,久而久之,其他同学也会逐渐不喜欢语文。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后亦师亦友。以我自身为例,我和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配合的很好,但是一到下课,就没有任何交流。尤其是初中生,他们更害羞。在校园以外的地方见到我,犹如老鼠见了猫,避之不及。

我和学生之间似乎只是单纯的工作利益关系。后来,为了吸引学生学习,我主动迈出一步——和学生成为朋友。和学生多一些课后的交流,我发现成绩差的学生在其他方面做得很好,比如烹饪、绘画、舞蹈。成为朋友,我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会发现他们更多的闪光点,同时也能了解他们不喜欢学习的原因,从而可以更好的对症下药。
(二)提升专业素养,让学生“又爱又敬”
        语文老师是个“博学家”。不仅仅是要掌握丰富的语文相关知识,还要了解国内外时事、与语文教学有关的专业知识,真可谓“上知天文地理,下知古今中外”。这样,在课堂中语文老师就能立足于课内的文章,把学生的视角延伸到课外,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现实事例悟情悟理,在现实的基础上,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营造语文学习的氛围。语文老师往往担任班主任,可以将教室打造成语文学习的乐园。比如在教室的墙面张贴诗词、名著简介;设置图书角,互换图书阅读;预定语文学习期刊,定期换新;张贴名著阅读手抄报;利用班会课,举办好书推介会(全程由学生主持和参加);举行阅读心得作文比赛、书写大赛、诗词大赛、成语大赛等赛事活动。
        (四)端正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老师家长配合起来,将语文的真正内涵灌输给学生。据2011年的课标规定: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才是学习语文的目的所在,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不是为了考试。要试着减少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只要学生摆正了学习的态度,其他问题就相对容易多了。
        (五)培养爱语文的“意见领袖”。让喜欢语文的同学在各个场合或者私下宣传学习语文的方法、意义。让他们去带动更多学生爱上语文。同学的建议或许比老师的建议更有用。
        三、学好语文,意义不言而喻
        (一)语文作为中国人的母语,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义务学好它。如今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逐年上升,汉语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据有关报道,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超1亿,2019年俄罗斯将首次把汉语科目纳入国家统一考试,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汉语在世界语言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如果希望以后能到更大的舞台发挥,学好语文将会是最好的捷径。
        (二)最新课标说明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学好语文,不仅仅是义务,更是责任。
        (三)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学科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语文学习好的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时,也会更得心应手。他们可以举一反三,高效学习。学生中有太多学生偏科,尤其是英语和数学,这两门学科总是会拉低学生的总分。但是语文则不然,只要认真学,差距相较其他学科而言,没那么明显。语文学科是中考高的“最稳固的大后方”。
        (四)语文学习好的学生,参加工作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思考方式等个人素质较语文学习不好的学生更高,情商也更高。能更好的和身边人沟通,自信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面对困难,能用高效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坐以待毙或者自怨自艾。
        要想把语文学习好,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但这个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激发出来。需要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努力。老师把语文变得有趣,学生逐渐爱上有趣的语文。这个世界有两种人,一种是知道自己爱语文的人,还有一种是不知道自己爱语文的人!
        参考文献
        1、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
        2、杜勇老师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https://www.sohu.com/a/194493323_4405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