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0期   作者:赵云兵
[导读] 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程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

        赵云兵
        邹平市青阳镇初级中学  256217
        摘要: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程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新的环境和形式下,要求教师要走进生活,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将生活和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程教学进行融合,不仅能消除课堂和生活的距离,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课堂质量
一、引言
        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的必修课,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往的道德和法治课堂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内容也比较生硬,脱离实际,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高,当前随着教学的改革,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从身边的实际案例出发,让法治课堂重新焕发活力。笔者就通过将生活化和初中道德法治课堂相结合的理念,对初中课堂模式进行探讨,希望对其他教学者有借鉴意义。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现状
(一)缺乏生活化教学
        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老师给学生灌输刻板、生硬的理论知识,课堂上举的例子也是脱离实际生活的,学生被动地吸收课堂知识,教学成果的反馈也是通过测评的方式,完全脱离了生活,学生们就算掌握了理论,也很难去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
(二)课堂与生活不能深度融合
        在新的环境形势下,教师也意识到了生活化在教学中的优势,尝试着将道德课堂和生活化相结合,引导学生用生活的案例去验证教材中的观点,但是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不能真正的运用好这一教学理念,起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1]
(三)教师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
        生活化的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才能将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长期以来教师已经习惯了应试下教师的授课方式,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好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在生活中应用到这些知识内容,由于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所以在教学的效果上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和实践研究
(一)利用生活化的素材导入课堂
        课堂导入环节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师在开始的环节没有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后面的教学就是事倍功半的。

传统的教学导入环节缺乏设计,老师直奔主题,讲解的内容都是教材上面所罗列的知识点,学生自然没有兴趣,要想改变这一状态,教师在导入环节要将生活化的案例和课堂结合起来,激发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做情绪的主人》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拿出一个水杯,水杯里面装了半杯水,教师提问学生,如果是在沙漠中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们会对此有怎样的看法呢,有的同学说“只剩半杯水了肯定要被渴死的”,还有的同学说“不要那么悲观,至少还有半杯水,总比没有水强”等等,用这个提问来引出课堂主题内容,说明了在同一件事情面前,不同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心态和情绪是完全不同的,由此老师展开了教学内容。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新情境的设定要以新课改的要求为中心思想,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达到科学育人的目的。德育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语文数学英语这些学科可以通过系统化的测试去评判学习的效果,而德育是一种主观的体验,且每个人的感官体验是不同的,在设定具体问题情境的时候,要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帮助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的同学能够很快地领悟到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并能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
    例如在讲解“与人交往”这个主题的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以小组的形式去进行分组表演,在这一剧本中有富兰克林、助手、女郎三个角色,将课本的素材生活化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扮演者和观众对于课堂知识都能有清晰地了解;此外创设情境还有多种形式,采用两两对话交流的方式进行,先和身边的人真诚的沟通交流,维护好和身边同学的关系。[2]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道德和法治的教学成果不仅来源于课堂的教学成果,更重要的是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感受,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最终内化为精神或者价值观的一个过程,帮助中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在理论-实践这一反复过程中,中学生能够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并且主动思考去发现真善美。
        例如在讲解关于服务社会这一单元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去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洗衣服,陪他们聊天,这也是一种服务社会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们去当作志愿者保护校园的公共基础设施等。
结论: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育者作为德育过程的引导者,要将生活中的案例运用到课堂中,要积极创新课堂形式,丰富课堂内容,不断去激发学生对于道德和法治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并鼓励中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从实践中求真知,并且最终内化为精神,指导其人生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杨伦峰.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7(31):56-58.
[2]连常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3):80-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