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0期   作者:李万权
[导读] 立德树人在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属于重点关注的内容

        李万权
        伊春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 153000
        摘要:立德树人在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属于重点关注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在内容、主题以及开展形式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但总体上都面向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的形式获得思维上的缺乏、道德品质的涵养以及社会责任的认识。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一、引言
        综合实践活动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涉及个性化、实践性以及学习反思等方面的内容,相较于以往教学工作中的个体化培育、共性教育工作,在实施方式、教学工作内容制定与指导思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概述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中,可以形成较为独立的学生环境或者生态化的理论实践空间,学生在此环境或者空间中属于主体性单位,在相关活动的执行过程中,具有支配权和管理权,具体表现为活动中的自主性合作、活动项目的自主思考与实践。作为现代教育中的自主性教育模式,学生在该模式中需要独立进行某些活动内容,通过发挥自主性与自主合作的形式达到自我启发、自我收获的目的,并非通过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你教,我学”的模式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教师在该活动与实践教学工作中仅仅作为引导人员、指导人员与观察者,为学生在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供相关解决思路与理论帮助。
        从基本定义的角度上看,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突出主题性,同时通过任务模式、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大量引入,使实践活动能够进行多种形式的综合,需要注意的是,该种综合性并非表面意义上的复杂化,而是通过实践活动的主题的研究,使其活动形式能够同通过多项复合,以实现较好的综合实践教育目的。在国外的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工作中,主要包含童子军组织、民间组织与社区管理组织等,通过多种组织形式的拆解,同时在学校的进一步加工、组织以及管理下,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组建。在国内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主要在课程改革的影响下,通过教材、实践基地以及素质报告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对综合实践互动进行多项方面的负责。
三、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情况分析
        在当前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发展过程中,其主要的实践活动类型集中在社区活动与社会实践方面,在实践性课程学习与技术教育等方面,部分中小学学校则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综合实践活动在课程性质上具有较为独立的形态,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模式使学生在互动参与过程中获得经验与学识的积累。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性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部分学校由于教材、课堂与自身的限制,在实践活动的空间上存在较大程度的限制,使得学生和自然、社会以及实际生活缺乏较为紧密的联系,总体上的实践性活动质量较差。在当前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面向个性化差异进行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合理化构建,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较好的收获与成长。
四、立德树人在中小学实践活动中的实施意义分析
        在国内基础性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其实施过程中具有的均衡性在现阶段是需要引起关注的重点对象。[1]综合性实践活动具有多种教育意义,比如能够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分配、管办评的合理分布以及推进教育评价信息化的建设。在正式开展实践性的工作中,需要在现有的教育行政氛围中进行突破,同时对当前的教育行政背景实施进一步加强。
        教育公平的问题是当下需要重点解决的教育问题之一,其解决措施中的重点主要在于综合实践活动。

二十一世纪初,学校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范围就开始向多种教育内容延伸,该过程产生的问题体现在:课题主题选取较难、开课流程定义不够明确、相关部门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缺乏统一性、实践基地的性质转变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得不到重视,演变成一种过场活动形式。
        从学生多维度教育的角度上看,群体与个性、知识与体验、发展与反思的关系中,相对于国外教育,国内在群体、知识与个性化发展等方面中应重点进行建设,该部分内容能够展现出教育的外部特点,若在实践过程中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则较难以实现个性化、体验化与反思性的教育模式。
        从实施意义的角度上看,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活动参与以及社会实践等形式,使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能够加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借由亲身实践、学习与研究的方式,不断积累经验,形成较好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觉悟等方面使学生得到一定提升与正确引导。因此,学校教育需要从当前的环境出发,通过形式优化、主题和内容创新等方式,使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满足当代教育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成长的需要。
五、相关开展思路与对策分析
        从当前中小学实践活动的发展现状上看,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活动教育的实施途径与内容制定等方面进行优化或者创新,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够得到较好引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对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内容制定等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一)树立科学教学理念
        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纲要内容最初为2017年进行编制与颁布,在当前的教育工作开展上已根据其指导、规定内容进行了将近三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制定。[2]在当下的教育工作发展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思维创新以及相关理论的应用方面需要进行一定的人员经验、改良实践的积累,通过教师观念上的转变以及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有效实施,使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在原有的开展基础上得到一定优化。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提升自身的活动组织能力,同时积极参与至组建的活动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确保能够了解学生的思维。
(二)突出道德教育的特点
        综合实践课程在内容与开展形式上,一般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与学校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立德树人的实践主题和内容制定。立德树人涉及自然、社会与学生生活环境等多个方面内容,在实践活动的展开根据上,需要从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与实践体验等方面进行提升,从而突出道德教育的主题。比如,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育工作中,根据“我是劳动小能手”的主题引导学生参与制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体会其中蕴含的道德因素,通过完成某些事件所获得的成就感、丰收感与满足感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较好体会社会实践的乐趣。在中学阶段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可通过社区敬老活动的形式,使学生加强与社区组织、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从而在敬老主题实践活动、社区走访实践活动中,发扬敬老美德与建立社会建设的责任担当。
(三)拓展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传统模式下的综合实践活动仅仅重视学生的参与比例与活动开展比例,对于实践活动后续的教学评价与引导等工作存在一定不足,从而在实践活动的总结方面影响学生对实践互动的正确认知。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评价方面加强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正确认识实践活动所具有的内涵与意义。此外,通过积极性的评价与鼓励,结合学生视角对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关解决方案,由此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评价引导与问题总结的形式,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获得较好开展。
结语:在现阶段的教育工作发展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在主题内容、实施理念以及后续的教学评价工作等方面,需要在现代教育理论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进行改进、优化以及创新,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获得较好的经验、学识与品德素养积累,从而符合新时期人才教育的标准。
参考文献:
[1]邵咏梅.基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26-127.
[2]杜文君.综合实践研究主题的确立以及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J].散文百家(下),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