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绘图法为核心的科学报告的应用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0期   作者:黄慧华 王微娜
[导读] 提出设计以绘图法为核心的科学报告

        黄慧华 王微娜
        广州市增城区合生育才学校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甘泉小学

        摘要:提出设计以绘图法为核心的科学报告,串联起整个单元的知识脉络,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同时有效地保证了科学报告的书写整洁度和美观度。在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天气》单元进行探索和实践,初步设计各类简图,并进行成果分析。
        关键词:绘图法  科学报告 小学科学  天气

一、绘图法运用背景与目的
        绘图法作为抽象性思维和具象性思维良好的桥梁,对于文字书写能力处于初步爆发期的三年级学生较为友好,有效地避免了过度困难的专业总结性术语及大段解释性文字段落书写,同时能够让教师直观地观察到学生是否掌握相关概念。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要求3~4年级学生能够使用气温及测量气温,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知道气候和天气概念的不同;了解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等,这些概念及原理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要求。
        三年级学生发展迅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更多的锻炼对其进行训练和提升。教科版三年级《天气》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学生日常所闻所见,具有良好的现实具象性。而天气相关的地球与宇宙科学概念及原理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是学生训练抽象思维,培养经典科学探索技能的好素材,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STEAM理念下的绘图法运用原则
        以科学课堂为主的STEAM课程起源于美国。STEAM 分别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STEAM 理念即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跨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1]
        在现代科学课堂中,用简笔画,图示,符号等图画形式表达某些科学概念、探究过程与结果或自己的所见所思的内容,适当时辅以简单的文字说明的绘图法,是常见的科学探索式学习方法。
        绘图法以绘图艺术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图像思维整理,通过指导学生认图、说图、绘图,启发学生思考,记忆,调动学习兴趣,渗透跨学科学习,在大量的初高中地理教育中均已验证其有效性[2][3],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为地球科学的小学阶段知识,绘图法同样具有教学应用空间。
三、《天气》单元科学报告成果分析
根据单元考核使用非纸质考试原则,本次单元考核形式为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天气》单元的科学报告。科学报告的设计以绘图法为核心,串联起整个单元的知识脉络,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同时能够有效地保证了科学报告的书写整洁度和美观度。
第一板块:大自然的水循环
通过大气中的水循环简图进行水的蒸发、冷凝、降水知识落实。循环图中绘制的雪山、河流、湖泊、地下水都是自然界中能够产生蒸发的常见水体。通过绘制并学生解析水循环的结果来看,此图有利于三年级学生对真实世界的水循环过程进行条理性的原理梳理。
第二板块:天气特征测量工具
通过天气特征测量工具的辨认,判断学生是否了解科学测量天气特征的相关工具。同时由于雷达和气象卫星等现代气象测量工具对于学生具有一定的陌生感,通过展示测量工具的功能和样式进行名称填写,达到三年级学生能够通过自行观察与思考进行的要求。
第三板块:常见天气预警信号
通过第一节课对相关预警信号的学习,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掌握不同的预警信号标志,能够有效带动学生记忆各种各样的天气。


第四板块:名词解释
天气与气候的最大概念性区分度在于时长,天气指短时间内的气象变化,常用单位为时、天。气候指长时间的气象变化,常用单位为周、月、季、年。对于三年级小学生不要求精准的概念表述,将自己的理解写下来即可,含有正确时间长度区分的答案均可视为正确。气象学家一般学生会写上竺可桢,但此处要求学生写一写气象学家的具体工作,即测量、研究、分析天气。四季即春夏秋冬,部分学生还会写一年有四季,一季三个月。教师可进行填写指引,答案为相同语义即可,目标为了解学生对于相关概念的认知情况而不是死记硬背答案。
第七板块:在杯子造一场雨
通过观察实验记录绘制冰块遇热蒸发,上升冷凝成水附在薄膜上,并聚少成多形成“雨滴“产生降水的水循环模拟过程。学生以绘图为主要载体进行过程性记录,文字进行辅助注释,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到学生眼中是否观察到水分子变化的细节。
第八板块:云
通过绘制不同类型的云,能够直观呈现学生对于积云、层云、卷云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特征记忆。

四、不足与展望
        本次绘图法在《天气》单元的教学及检测只进行了一次实践,全校三年级共6个班参与了本次实践教学,教学样本量具有一定的范围局限性。6个班的科学教学由两名科学教师分别完成,对于不同的教师运用绘图法进行教学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日后应将绘图法继续改良与运用到三年级《天气》单元的教学当中,积累与验证其教学的有效性。

[1]周东岱,樊雅琴,于颖,于伟,杨君辉.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课程体系重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08):105-110+128.
[2]杜淑丹.核心素养背景下STEAM教育在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中的应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9):18-21.
[3]熊小菊,廖春贵,熊开宏,胡宝清.STEAM教育理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9(15):115-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