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杰
中共彭水自治县委党校 重庆 409600
【摘要】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青少年学生犯罪的总体数量不断增多,且犯罪主体逐渐趋向于低龄化,对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基于这一情况,需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犯罪预防教育,消除造成青少年学生犯罪的因素,促进青少年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不断发展。为实现这一目的,本文就针对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犯罪预防教育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犯罪预防教育的创新,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有效参考依据。
【关键词】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犯罪;预防教育;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不断加快,我国对青少年学生犯罪问题的重视性不断提高,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犯罪预防教育,使青少年学生能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各种问题,以积极的状态面对生活,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降低青少年学生犯罪率的目的。通过对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犯罪预防教育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犯罪预防教育的创新,能够提高相关人员对这一方面的认识,并提出一些可靠的参考建议,促进青少年学生犯罪预防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
1.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犯罪预防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
从现状来看,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犯罪预防教育面临的问题包括:
(1)网络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网络环境的污染。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开放性、自由性较大的平台,青少年学生能够随意浏览网络上的信息,使得青少年学生的精神健康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污染。虽然我国对互联网信息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是许多较为隐蔽的地方依旧存在大量的迷信、暴力、色情、反动等内容,再加上许多争议性较大的话题,使得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世界较为混乱,若无法进行有效引导,势必会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
(2)网络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工具。由于青少年学生的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经常学习一些有关犯罪的心理、方法和技巧,导致青少年学生犯罪的动机和勇气显著增强,甚至利用网络进行各种各样的违法犯罪活动。
(3)网络的虚拟性造成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异化。与现实世界相比,网络世界的道德界限比较模糊,未能明确网络使用者的责任,使得青少年学生在网络中的行为缺乏约束,那么自控力较弱的青少年学生很容易利用网络来逃避现实中的人际交往,甚至出现情感迷失、道德标准下降等情况,使得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及行为不断异化[1]。
2.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犯罪预防教育的创新策略分析
2.1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虽然我国法治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但是在有关青少男网络犯罪的法律制度建设上存在一定忽视,使得青少年学生犯罪预防教育的整体效果大大降低。在以往青少年犯罪的防范工作中,都是将其作为网络犯罪进行防范,这很难起到预期的防范效果,需要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年龄特点等等进行法律制度建设,实现对青少男学生涉网犯罪的有效预防;对网络安全保护、网络信息服务等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出台电子政务、个人信息保护、电子商务、视频直播等基础性的法律制度;对金融信息服务、网络文化、网络视听节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互联网信息服务等法律法规进行完善。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确定网络运营活动的实施意见和相关办法,使网络运营的行为更加规范,从而促进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上网行为和自律意识[2]。
2.2创新预防教育机制
青少男学生犯罪预防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的过程,需要联合多方面的力量进行预防教育,实现减少青少年学生犯罪问题的目的。第一,需要构建完善的网络不良信息举报机制,确保举报监督渠道的畅通性,使学校、社会、家庭、政府能够形成一体化的综合防控体系,避免青少年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产生犯罪行为。
第二,需要建立健全青少年学生上网监控机制,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合作,及时发现青少年学生正在进行的犯罪活动,进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和引导教育。第三,需要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明确教育、网信、宣传、综治、公检法司等部门的职责,定期进行协商,对青少年学生的犯罪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教育。第四,构建青少年司法长效保护机制,做好青少年犯罪后的防范教育和司法中的犯罪预防警示教育,避免出现再次犯罪的情况。第五,建立分类教育机制,明确家庭监管责任,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配套措施进行完善,将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发挥出来,使学校、家庭、社会、政府能够形成一体化的预防教育体系。第六,重视对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建立治安志愿者、民间团队、非盈利组织、市场主体等各方参与青少年犯罪预防教育的机制。第七,需要完善信息平台和舆情监测组织体系,实行定期发布和评估总结,使青少年学生犯罪预防教育的效果得以有效提升[3]。
2.3创新预防教育内容
首先,需要深入了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对青少年学生犯罪预防教育的内容进行合理创新,编制出符合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特点的犯罪预防教育教材,便于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全过程进行犯罪预防教育。其次,需要对青少年学生接触到的文化产品进行规范管理,将时代精神、爱国主义、传统文化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尽可能提供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音乐、漫画、小说、影视剧等等,在满足青少年精神生活需求的同时,实现培养青少年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最后,需要对网络安全教育的形式及内容进行创新,促使青少年学生能够做到健康上网,主动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4]。在学校校内进行网络安全上网、文明上网等宣传活动,将网络安全教育内容渗透到课堂、校园、家庭、社会等活动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网络安全教育,从而提高青少年学生在其中的参与程度,帮助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4创新预防教育方法
首先,需要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使青少年学生能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行调节自身的负面情绪,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养老慰问、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力度,确保青少年学生能够树立自尊自爱的意识,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课余活动,以此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能够获得较为积极的心理体验。为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性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解决自身面临的困惑,使学生躁动的心理得到安抚,从而起到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问题的作用[5]。
其次,对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讲,家庭教育永远都是第一位的,需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学生犯罪预防教育中的作用,及时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使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就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使得青少年学生面临着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出现抑郁、心理扭曲等状况,不仅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加大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互动,引导家长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由学校与家庭共同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以此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放下心防,促进双方的有效沟通,缓解双方在各种问题上的争议,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营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围。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促进网络时代下青少年学生犯罪预防教育的有效进行,需要深入了解青少年学生犯罪预防教育面临的问题,做到积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创新预防教育机制、创新预防教育内容、创新预防教育方法,通过各种策略提高青少年学生预防教育的效果,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唐洪文.论网络时代青少年犯罪预防教育的创新[J].法制博览,2018(27):18-21.
[2]罗黎明.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心理预防教育对策研究[J].才智,2018(19):20.
[3]袁宪音.试论挫折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径[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7,15(03):45-48.
[4]张东.我国青少年犯罪预防对策研究[J].法制博览,2017(12):192-193.
[5]李丽.职业学校关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和建议[J].商,2016(16):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