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星星
昆明市呈贡区第一中学 650500
摘要:通用技术课程考察学生的操作能力与技术素养,能帮助学生促进全方面、突出个性化发展,与其他学科共同提高学生的能力。通用技术课程因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动手操作的趣味性,结合学科特点,激发兴趣。
关键词: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兴趣教学
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阶段必备的基础技术性学科,所包含的内容是以提升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潜能创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结合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展开如下思考: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应贴近学生生活,针对案例来进行技术课程的讲解,让学生能够通过主观感受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技术。在课程安排上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调整,将课文中枯燥的案例和内容结合实际生活,增添有趣的案例,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制定教学案例和素材,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授“技术的性质”中技术具有创新性时,可用与人类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手机进行阐述。创新是通过引入新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等,或对已有产品的革新来创造具有相当社会价值的事物或形式。开始的时候为了通信的方便,人们设计了手机;而现在为了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和愿望,更好的方便工作与生活,手机的功能在创新中不断地扩大。到今天触屏智能手机变成一台微型电脑,绝大部分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和工作中的事情,都可以通过手机搜索和处理来完成。近年,学生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如手表、词典等多种工具,结合分析都能够反映出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条件。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往往能激起学生灵感的火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
二、丰富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应当以教学主体地位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结合实际情况联系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动手创造和实践的能力,抓住并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讲解广东版教材第二章《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中的第三节“人机关系”时,教师用两款不同的5G手机,让学生自主选择一款满意的。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快速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也能更加自然地引入讲授的内容,在这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技术的重要性,并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每章节里都配有专门的实践活动环节,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技术与设计1》里设计实践活动钻木取火、智能交通灯的设计、宣传广告灯的设计制作、风光能源互补供电装置的制作与探究;《技术与设计2》课程里设计了桥梁的设计制作、多功能课桌的设计制作、机械捕鼠器的设计制作、雨水收集装置的设计制作……再如教师讲解结构的稳定性时,有关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单一地给学生看图片和视频进行学习不够直观,不利于学生高效地完全掌握和理解。所以我们须针对上课内容来设计实践活动,如利用筷子分组制作简易筷子桥,然后对不同组的筷子桥进行稳定性测试,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几大因素:结构的形状、中心位置的高低和支撑面积的大小。在分析桥的稳定的同时还能发现不同形状桥的受力大小亦不相等,从而引入到下个知识点结构的强度,可作为课后作业进行探讨。在学生的积极实践和辩论下,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几大因素同学们都轻松地掌握了,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还可以调动主动探究兴趣,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的创立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搭建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常识,将教材内容更好地展现到思维上,通过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教学内容。通过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自主的判断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这也是通用技术课程必备的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创造者,因此,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情境才能够发挥每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也能够在这种过程当中获得自主兴趣的提升,培养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操作技术能力。
例如,在讲授“流程的设计”时,可以选用全民关注的垃圾分类问题的情境进行课堂导入。由学生设计垃圾分类收集流程,从居民家中到社区到垃圾车再到处理站、从可回收物到厨余垃圾到其他垃圾再到有害垃圾、不同地点不同类别垃圾等,如何进行合理的流程设计,能提高效率,更加便民利国。还可以由学生设计智能垃圾桶,智能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
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在通用技术这门课程当中,最主要的特点还是应用性,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团队协作的意识,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够通过具体的分工,明确地完成同一项任务。小组团队合作可以帮助通用技术任务快速完成,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取长补短。通过小组内的实际操作,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演练,提高才能并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于技术要领地理解,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协作能力。如讲《技术与设计1》的第四章第二节原型与模型的制作中,在利用给定的材料设计制作笔筒模型时,刚开始笔者让学生各自设计并试图制作,很多同学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设计想法。然后,笔者让他们自由分组、合作完成,他们立刻变得热闹起来,开始讨论和制作。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只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到最终用具体的理论或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活动组内投票决定或举手表决,确定设计方案,小组内互帮互助、协力合作,最终每个组都合作完成了大家比较满意的作品。这样同学们在无形中就形成了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通过团队合作也强化了学习兴趣。
五、结合现代媒体科学,进而提升学习兴趣
通用技术区别于专业技术,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基础性和通用性,以及借助广泛的操作性来达成通用的操作要求。要想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必须结合当代的媒体科学技术手段,提倡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基于技术自身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的实际操作,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将学生的潜能逐渐培养。例如,教学当中结合图片、影视、案例、视频等,制作课件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深的理解内容。
总之,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和创新实践精神,也为了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完成。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节奏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十分必要。通用技术具备很强的操作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主的掌握操作技能。教师可以通过设定相应的情境氛围,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技术课程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实践和创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石雪花.浅谈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兴趣教学[J]. 数码设计(上), 2019, (03):122.
[2]蓝伊莉.提高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兴趣的策略[J]. 中学教学参考, 2018,(012):47.
[3]顾建军.2019:《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4]刘琼发.2019:《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通用技术[Z],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