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
聊城市实验中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是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枷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颖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文章主要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恰当、科学的教学策略。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遵循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等原则。教学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等。教师一定要跟随教育改革的步伐,跟随时代的潮流,积极探索教学之路,提升数学教学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在备课时,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刻的解读,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良好的把握,然后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模式,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目标的设定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从三个维度考虑,既要为学生制定知识与技能目标,又要为学生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同时也要为学生制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另外,对于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教师要进行总结和归纳,明确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从而更好的制定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因式分解”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与意义,运用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之间的关系来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由学生自主探究解题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智能,深化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接受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 引进有效的教学方法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整体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以初中函数的教学为例,初中一年级就开始引入了函数的相关概念。一般而言,学生会根据教科书中给出的函数方程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师也只是把一些公式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一味的数据计算。在这种情况中,学生只能认识到函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根本不知道函数到底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对称轴、截距到底是什么。所以,教师要改进方法,进行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而数形结合则是一种很好的、能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数形结合也就是教师要根据函数题画出相应的函数图形,以便于学生能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数学函数的相关概念和性质,能快速理解那些抽象难懂的问题。比如:在数学函数的概念教学中采取了讲故事的方法,以一次旅行的所见所闻为主线,用加油站加油时的油量与金额的变化情况,公园中水库的水位与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路程、车速与时间的变化情况等多个实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常量、变量、函数的概念,在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函数关系时,有学生就提出手机的剩余电量与手机的使用时间存在函数关系。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中,完成了学习,智慧的闪光体现了课堂的高效。当然,这也就能有效地为接下来的高中函数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把抽象知识变为了具体的知识。总之,教师应在初中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改进、并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所谓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师借助教学内容的背景材料和知识本身的可塑性,有目的地创设数学教学环境。第一,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从课程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设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好的情境。第二,情境要适度生活化,加强数学与相关学科内容的联系。第三,新课的教学中,可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第四,在习题课的教学中,可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总之,创设教学情境是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服务,而不是为了在公开课作秀而创设教学情境。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应用问题情境创设能够使理论和生活实践得到有机的结合,能够在生活当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问题情境创设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带到实际生活当中,再从生活走向数学的学习,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致提高会有很大帮助。
四、积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常见工具,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媒体中包含着色彩丰富的图像、优美的声音及视频等功能,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既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教学内容,还能帮助他们提升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进行“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解题的过程,并帮助学生直观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式,这种方式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稳定的基础。
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发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是感到一种沉重的负担。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添加“调味剂”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如:在“讲日历中的方程”一节时,首先问学生知道方程吗?知道日历吗?哪你见过日历中有方程吗?学生回答没有。老师给以肯定日历中有方程,想知道吗?这一设问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然后教师让学生找出自带的日历中每一横行或每一竖列各有什么规律,并通过这些规律列出方程,让学生相信日历中有方程。最后还可以让学习说出一个数让老师猜要求的是哪几号?通过老师回答,学生验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有趣而神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课本还要备学生,要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让学生感知的语言和事物,让学生易于接近以达到预期效果。
六、随堂测验反馈成效
许多初中数学课程的查漏补缺环节是在教师批改家庭作业之后才开始进行,而这时候往往下一节的新课已经开始讲授了,查漏补缺不能及时进行,还会影响后续的新课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随堂测验的方式在课堂及时反馈授课成效。比如“矩形的性质与判定”这一课的重点内容是理解矩形的概念、特质,掌握判断四边形是否为矩形的条件。在授课结束后,我利用课堂最后的一点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随堂测验,内容是一道习题,它涵盖了对矩形特质的理解,如求某一点是其所在线段的中点;还涉及了矩形的判定,如通过给出条件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并证明。待学生们完成小测后,我让同桌间交换试卷,然后进行讲评,学生根据讲评内容将同桌的试卷打分,之后我会把学生们小测卷子收上来分析这一课的授课效率。随堂测验及时地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让教师及时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一举两得。
七、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现代教育要求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数学能力,也应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朱成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6):148.
[2]蒋明水.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初中数学趣味化教学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8(24):80.
[3]孔强志.刍议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17):53-54.
[4]李青.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浅析[J].亚太教育,2015,(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