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文重
岳阳雅礼实验学校414000
摘要:办好教育事业是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的共同责任。因此,开展区域性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要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且在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工作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目标,明确整体研究方向以及工作内容,能够紧密和实际相结合,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从而建立更加具有区域特色的协同育人模式。
关键词:区域;育人模式;研究策略
引言:当前阶段对家庭、学校、社区合作从而促进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重视,为更好的促进家校社区进行协同育人,从而使其育人工作得以真正落实,要在行动的基础上加强探索与研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积累经验。本文结合已有经验对此展开简略探究。
一、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开展区域性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模式,要对党的教育方针进行全面贯彻,并能坚持立德树人,从而有效推动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工作的有效落实[1]。形成互教育共同体,进而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工作原则
首先是坚持以人为本,一切相关研究都要基于这个出发点展开,并能围绕学生的成材需求引领家庭和社会,在以德育为先的基础上营造和谐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环境,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并促进其健康成长[2]。
其次是坚持客观严谨的态度,在遵守学术道德的基础上用严谨客观的学术研究态度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对待课题。并能产出一定的研究成果。
第三是坚持优势互补的原则,区域性研究的显著的特点是具有较为鲜明的差异性和群体性,因此,要充分发挥子课题单位的相关优势,并达到相互融与促进的目的,实现资源共建和成果共享。
二、设置合理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对总体目标有足够明确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相关现实情况通过宣传和引导,在整个区域范围内树立较为正确的协同育人观念,并且能够营造合适的育人氛围。通过培训以及宣传引导等方式,将每个层面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水平和育人能力进行有效提升。
(二)具体目标
在总体目标明确的基础上,通过走访和调研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的具体目标。第一是通过宣传和引导,在整个区域范围内树立较为正确的家校社协同育人观,打造和谐的育人氛围。第二是通过指导和培训提升协同育人水平和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工作的专业化。第三是通过建设制度,健全协同育人机制,逐步完善管理运行模式,从而有效促进协同育人工作的规范化。第四是明确工作范围和职责,从而形成家校协同育人体系。第五是不断丰富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内容,从而有效创新协同育人形式。
三、确立明晰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内容
(一)确立研究方向和内涵
结合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要先确立协同育人的实践途径、评价机制。
在育人途径方面,主要以培养家委会骨干成员和教师的途径、学校内部资源的整合、统筹家长资源参与学校活动的途径以及与社区协同为家庭教育提供服务与指导的途径为重点研究内容[3]。
在评价机制方面,以评价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总体效果,评价家长参与该协同育人模式的有效性等为重点研究内容。
在育人要素方面,主要以增强家长实施家庭教育能力、提升教师和班主任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融合学校工作的能力与协同育人工作等要素为重点研究内容。
(二)结合实际细化具体研究内容
在明确了基本内涵和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具体研究内容有了明确的建议和指导意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梳理和分析并逐步明确。
第一是对本校协同育人工作现状进行具体的了解,其主要包括当前的家校社工作具体的组织形式,在各个学段要完成的任务,学校可以充分调动教育资源等。
第二是对该项目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与盲区进行梳理,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协调发展的相关教育工作思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综合课程、学习素养、实践活动、身心健康、科技艺术、文化环境等开展协同育人工作的优良成果经验等。
第三是重点加强家校社德育工作者对协同育人工作的认识,主要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道德品质与养成教育的规律、区别与相关联系,如何利用在实践中随机生成的教育机会展开及时有效的德育工作。
第四是整合与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相关的要素,主要包括工作机制效率的提升、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家长、教师、社区人员的指导工作的协调能力等。
四、制定工作计划与实施步骤
每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文化氛围、风土人情等相关情况不同,在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时,要对此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做到充分尊重客观事实。为保证整个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主要将研究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是征集意向,发布具体的课题研究的整体方案,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优势和问题进行梳理,具体梳理本校家校社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主要优势等。结合实施方案中建议的研究内容和方向提交申请表。
第二是课题的开题阶段,完成课题征集意向的基础上,围绕选定课题的研究背景、支持理论、现实需求等整理思路、拟定具体研究方案。组织专家评审会提出相关指导意见,并帮助其完善计划。
第三是对计划实施期的研究,随着工作的推进,对计划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调整,规范研究进程,对阶段性结果进行总结
五、完善相关制度和保障措施
课题组通过召开会议,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充实专家资源。重视科学组织研究的力量,学校的德育负责人担任课题组的第一负责人,从而确保课题组的成员各有所长,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和研究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办好家校社协同育人需要各个相关部门以及组织机构的全力配合,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要切实以科学研究带动日常工作,从而有效提高整个工作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与此同时,要通过专题论坛或成果推介会等形式促进相关交流,从而为建立特色家校社中小学协同育人模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治芳.构建家校社共同体提升家长教养知能——山东省家长教育创新纪实[J].中国成人教育,2019,21:75-79.
?
[2]李惠.发挥家风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的作用[J].品位经典,2019,11:107-109.
?
[3]林晓斌.学校要成为“家校社联盟”的引领者——关于家长课程、家长义工、片区家访、家长有约的新思路[J].人民教育,2019,Z3:97-99.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家校社三位一体德育共育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XJK19CDY01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