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0期   作者:周灵瑞
[导读] 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生思想的启蒙者与教育实施者

        周灵瑞
        罗平县阿岗镇红梁小学  655816
        摘要: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生思想的启蒙者与教育实施者,肩负着引导与培养小学生良好品行与学习习惯的重任,对于小学生未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如何深入领会新课改要求,并在新时期教育中实践,考验着每一名小学班主任应对挑战与机遇的能力。基于此,对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工作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教育;小学班主任;工作思考
引言
        小学生年纪尚小、自我管理能力不强,需要有人辅助与指导,而班主任就是最佳人选。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领导者,直接管理班级秩序。班风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班级学生的发展。因此,班主任不仅要管理好班级,还要在管理过程中将优良作风等融入班级,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班主任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对小学生未来成长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2]:一是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因此,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与积极启蒙,有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促其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二是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影响。班主任的教育与管理涉及方面较广,如对小学生的德育、对于班风建设的管理以及班级日常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始终身处班级环境之中,班主任的教育与管理是潜移默化,由浅及深的,因此,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影响是深远的。
二、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的方法与措施
        (一)关爱学生,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渴望被爱,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班主任都要提供更多的关爱给学生,学会欣赏学生,以此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拉近与学生之间距离。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和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对每个学生来说都很重要。班主任的工作虽然繁杂,但是仍旧要做到关爱到每个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深入了解和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后,班主任才能够正确分析出现异常的原因,才能够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学生只有感受到关爱,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发展。
        (二)公平管理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但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学生,所以,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部分,学生也应当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换句话说,班级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班级,还是学生的班级,所以,对于班级管理而言,应当实行公平管理。对于班级管理中与学生直接相关的方面,班主任需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并切实地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重视,还能提升学生对班级的热爱程度,有助于班级关系的和谐发展。例如,班主任应当有意识地将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分担一部分的管理工作。比如,对于班级纪律管理,班主任管理是一个方面,同时还需要纪律委员的配合。并且,对于纪律委员的选择,不应当是班主任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应当进行公开投票,选出让大部分学生都心服口服的纪律委员。这样既能方便纪律委员开展工作,又能让学生感觉到班级的公平和公正。
        (三)合作共赢,引导家长自愿主动地成为班级管理的幕后推手
        现阶段对学生的教育要求调动多方位教育因素的统筹配合,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其教育意义有时候大于学校教育发挥的作用。家长作为学生直面社会的启蒙老师,其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但是,目前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有时候过分依赖家庭教育,对家庭施压过大,家长苦不堪言。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与家长友好合作,达到教学成果的合作共赢呢?这便是班主任工作创新的又一难点。

要想与家长达到友好合作的目的,班主任就需要了解家长的诉求,化命令式布置任务为商量式探讨工作,互相探讨学生在不同社会角色中潜藏起来的性格优点及缺点,互相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的性格品德,这样于班主任而言有益于班级管理,于家长而言有益于孩子健康成长,于学生而言有益于各项成绩的不断进步,进而真正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
        (四)班主任坚持学习,提升工作质量
        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幼,缺乏自我约束力,班主任老师需重视心理学教育,以小学生心理特征为基础进行。班主任老师在处理小学生犯的错误时,不应出现厌倦、心烦等不良心理,班主任老师需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做好心理建设,自我调节不良情绪,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开展管理工作。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较快,小学生接触网络的途径较多,班主任老师需要做好防护措施,要避免小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班主任老师要帮助学生拒绝不良信息,又不失去好奇心。班主任老师要不断提升自己,了解新鲜事物,对应学生兴趣,同时班主任老师需要及时解答小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小学生进行学习。在个人成长中,不可避免地都会犯错误,错误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多数错误都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犯的,部分错误甚至是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因此,班主任老师需先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会伤及到学生。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老师需要密切关注小学生的成长状况,用平常心对待学生与处理班级问题,彻底消除班主任老师的厌烦心理,以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五)德育教学
        德育教学是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当注重德育教学。班主任需要研究多种德育教学方式,比如语言引导、游戏教学、实践活动等,掌握其特点以及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教学方式的选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德育教学不能操之过急,并且,德育教学也不是“一次性”的,应当巧妙地进行融入,深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例如,现在的很多学生都习惯了家长对自己的付出,从而弱化了感恩之情。鉴于此,也为了提升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老师设计了一个以孝为主题的班会。具体来说,在班会上,老师给学生假设了一个情境,即如果你能和父母互换身份三天,你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在学生开始思考之前,老师特意进行了一些图片的展示,在图片中,学生可以看到父母为自己做饭、洗衣、买东西的场景。很多学生因此有所触动,想到了父母平时对自己的好,因此,对于这个假设的情境参与度极高。
        (六)组织趣味活动
        在传统理念下,部分班主任通常会采取班会这种单一的方式教育学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新课程教育理念中提出了很多关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意见,希望班主任将班会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或者活动中,促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学会交流、沟通、合作等良好的品格。此外,学生天生爱玩,很容易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并且每个人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所以教师在组织趣味活动的时候,不仅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而且可以促使所有学生的才能能够在活动中得到展示。班主任组织的活动要多种多样,可以将一些品德培养和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到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自我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发展的基础阶段,对之后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对于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而言,班主任应当认真研究小学阶段的教育特点,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将班级建设得越来越符合学生的期待,并促进他们各方面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元庆.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J].甘肃教育,2019(24):39.
[2]续康,李霞.小学班主任工作探讨[J].中华少年,2019(35):124-125.
[3]王夕.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9,10(23):120-121.
[4]付永玲.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工作基础管理策略[J].新课程(上),2019(12):214.
[5]李兆春.谈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J].新课程(上),2019(12):2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