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金茹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正村镇韩家营小学,河北 保定 072557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一言概之,在语文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第一位。有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长此以往,学生的词汇量大增,语感形成,并能体会语言美,有意识地去创造美的语言,那么语文功底自会加深,语文能力自会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对策思考
前言:?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学习“语文”这一学科的 动力是因为“语文”学科较之其他学科更为生动有趣,而这种特 点则是建立在小学语文学科的“低龄化”、“幼稚化”之上,这也 意味着小学语文学科的自身难度并不高。那么,对于小学阶段 的学生而言,阻碍其自身阅读能力提升的因素应当是教师的教 学策略失当或家庭环境的不利影响等。作为教师就需要在教学 实践过程中依据教学实际,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系统化探究, 以期在这一过程中寻找到与之相匹的解决方案,推动学生的阅 读能力提升,进而推动学生综合化素质的提升与发展。
1 小学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1.1 阅读兴趣不浓,自觉性差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有太多太多的外界因素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不论是手机、还是电视、网络,都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所以导致学生课外阅读氛围不强,纵使偶也阅读,也是兴趣欠缺,且自觉性差。而且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大部分都是图文并茂的读物,对于那些中外名著、诗歌、散文、科普类书籍等几乎没什么兴趣,一般少读甚至不读。
1.2 学生的阅读过程简单,不会身临其境
学生在阅读过程之中,很少会谈论其阅读过的内容,而且不喜欢做笔记。对文章人物、结构、内容等方面,也只是偶做评价,对于文章内容描绘的景色或者情节想象较少。对一些文章也只是囫囵而过,这样不仅仅是对于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同时在日积月累之下,也会养成不好的读书习惯,完全没有把自己融入其中。
1.3 教学方法单一,缺少科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阅读教学太过于程序化,许多教育者的语文教学方式,依旧还是传统的以讲带读、或满堂讲、或满堂问,依旧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实现自主探究,也没有对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纵使跟着老师的节奏走。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自主学习的时间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而且缺乏课外阅读积累,缺乏课前自读的感悟,探究,发现,这样的教学效果必定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了,而且教师的主导作用太过,让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因此学生就成了放在教室里的知识容器。从而导致学生不会选择读物,不会使用不的方法和策略,来阅读不同的数据,那么就更加不会拥有独立的、具有创造性的见解了。
1.4 家庭阅读环境差,课外阅读能力差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家庭并没有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甚少有家庭会有藏书,而且父母也很少有会阅读书籍的习惯,所以并没有给孩子树立榜样。甚至,很多在外务工的父母几乎都没有时间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也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
2 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2.1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只有让学生产生渴望阅读的内部动力,这样才会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课外读物,主动去了解和研究。而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会开始自我培养学习的持久性,也会开始自觉的客服困难、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2.1.1以教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所谓教育者,第一就是要言传身教。教育者对于阅读要有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给学生起到表率作用,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每天晨读朗诵,教育者率先阅读而产生“阅读情感场”,学生便会情不自禁的加入到阅读的队伍中来。
2.1.2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来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教育者可以从书籍中选择最富有趣味、最富有感染力的精彩段落,声情并茂的讲给学生听,甚至可以故意制造悬念,让学生参与讨论,以便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2.1.3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可以在学校举办一些类似于文学竞赛之类的活动,进一步在学生之间形成以读书为时尚的风潮。甚至可以联合多个学校一起举办,尽量壮大声势。题目的引用,尽量以中外名著、古诗词等文学作品为主,在提高学生阅读品味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于读书的兴趣,同时也增强和培养了学生对于各种事务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2.2 创设阅读情境,诱发阅读情感
在课堂之上,只有让学生真真实实的感受到宽松、自由、融洽、预约的氛围,才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来。所以,教育者应当主动设立民主的课堂环境,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帮助学生,扫除他们的一切心理障碍。
2.3 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俗语说:“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阅读方法才是教育者传授给学生的鱼竿,才能让他们可以自主阅读书籍。同时也要加强朗读教学,以便提升学生的语感。教育者可以对学生组织多钟形式的朗诵训练,例如:教师示范性教读、分角色朗读、对话式朗读等,以情悟情,让学生在朗读之中入文章的内容之中,让其身临其境。
2.4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视野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增广见闻。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重要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里状态下进行的。所以会让学生兴趣盎然,充分享受阅读来的自由和快乐。但是教育者应该及时引导,让课内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并且让他们养成摘录好词佳句的良好阅读习惯,这样才能相辅相成,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乐趣,并且收获阅读带来的喜悦和进步。
3 结束语
我国现有的教学发展阶段中,小学语文的教学至 关重要,不仅会对语文学科的教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更会影 响到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 这一教学类型,更应当对这一能力较为缺乏的“学困生”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以提升其阅读水平。当然,教师不能一味地从 理智、客观的角度进行教学,还应当从学生的心理入手,对学 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教育,以促进其发展。
参考资料:
[1]王爱珍,王永.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困境与对策[J].中学生英语,2017(38):35.
[2]陈晓.探究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10):60.
[3]徐艳萍.农村小学生英语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J].疯狂英语(教学版),2017(06):69-70.
[4]傅健.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6(3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