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洋
大连市沙河口区李家街小学116033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式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到小学教学当中,在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情境创设的教学优势,教师需加强对情境创设教学理念的学习和思考,正视传统情境教学的误区,并积极进行改正。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解决策略
引言: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来构建生本课堂是非常普遍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没有深入理解情境教学的内涵,在情境创设时产生了教学误区,导致情境创设内容空乏、脱离教学内容、情境流于形式,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反作用。
一、目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一)教学目标不清晰,情境内容空洞
由于教师没有明确教学情境和教学之间的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味的进行情境的创设,忽略了实际教学内容,情境并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而会拖慢课堂教学进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没有理清课堂教学的重点,误以为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课堂积极性就是情境教学的重点,将创设情境与数学教学本末倒置,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1]。
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与除》一课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了超市的构造,并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图画,同学们有什么发现么?”许多学生积极回答:“老师,我发现了钢笔!”“老师,我发现了毽子,好多啊!”由于过于解放学生的天性,同学们在课堂导入的前十分钟内还在玩“找一找”,教师只能生硬的将课堂拉回“乘与除”的教学当中,扫了学生的兴,浪费了课堂时间。
(二)生活情境缺乏真实性
在具体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为了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往往追求课堂情境的趣味性和刺激性,并没有考虑到同学们是否能够接受、是否能够融入到情境当中。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仅注意到了教材的具体教学内容,而忽略了生活情境的真实性,情境创设脱离实际,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自然不能提升教学效率。
比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一课中,以文具店为原型创设出教学情境,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小数的意义”的理解,教师针对文具店内各项文具的价格进行了更改。比如,原价一元一只的蓝色中性笔,被教师改成了元,原价五元一只的钢笔,被教师改成了元等等。这样的生活情境不符合同学们的认知,自然会激起同学们对教师的质疑,这时教师又要浪费唇舌进行解释,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多媒体情境脱离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教学当中。由于其广阔的教学资源、生动的教学内容和便捷的教学方式等优势,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逐渐对多媒体教学产生了依赖。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更加重视对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图片、视频进行添加,忽略了实际教学内容,导致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脱离,分散了同学们的注意力。
比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周长》一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花圃、菜地、篮球场、足球场等图片,在没有提出具体问题的情况下,就让同学们进行讨论。
同学们并不能够清楚的理解教师所想的内容,只能对这些场地的图片进行讨论,导致实际教学情况脱离了教师的预想,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优化小学数学情境创设过程的教学策略
(一)针对教学重点,设置确切教学目标
教师要明确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而采取的,因此,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要立足于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为基础,设置确切的教学目标[2]。在设置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把控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提出针对性强的数学问题,来引导同学们进行联想和思考,循序渐进的将教学内容引出,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课中,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平移、旋转等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教具进行折纸演示,通过折纸让同学们了解“轴对称”知识的表现。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哪些呢?”在问题情境下,同学们迅速陷入思考过程中,很快得出了答案:“老师,长方形、圆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教师再提出问题:“我们能通过怎样的方式,找到图形的对称轴呢?”在教师目标明确的问题情境引导下,同学们很快确定了思考的方向,并通过动手折纸,找到了“对称轴”。
(二)针对教学内容,有效联系生活经验
在创设生活情境时,教师可根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联想,从教材的角度出发,以班内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为基础,创设能够被同学们所接受的教学情境。只有创设真实、生活气息浓厚的教学情境时,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其切实的融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
比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千克、克、吨》一课中,教师提出问题:“一斤彩虹糖有多重?”同学们虽然经常吃彩虹堂,但是之前却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一时语塞。教师及时拿出一盒彩虹糖,并说明:“这一盒彩虹糖重。”这时,同学们的好奇心被勾起,纷纷提问:“老师,什么是‘克’啊?”教师则可针对“克”这一计量单位进行讲解,自然而然引出“千克”、“吨”等教学内容。
(三)多种手段教学,降低对多媒体依赖性
纵然多媒体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生动,但把控课堂进度、进行数学教学的主体仍是数学教师[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清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工作,降低自身对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依赖性。除了多媒体情境之外,教师还可以创设故事、游戏、生活等情境,通过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进行演示等方式,营造出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进行自主、高效的学习。
比如,在《面积》一课中,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掌握“面积”的含义,教师可创设游戏教学情境,将正方形的教具下发给学生,一个小正方形代表,一个大正方形代表。让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拼图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体会等数学知识。
结束语:教师要对情境教学有着正确的认知,明晰情境创设是为了课堂教学而服务的,只有以教材为基础,具体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情境,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燕粉丽.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创设浅探[J].学周刊,2021(03):77-78.
[2]李斌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景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32.
[3]陈玲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策略探究[J].知识文库,2020(2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