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学活动中有效回应式的师幼互动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0期   作者:毛燕平
[导读]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时期是公认的语言发展黄金时期

        毛燕平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魏幼儿园  
 
        [摘要]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时期是公认的语言发展黄金时期,口语发展在这一时期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在语言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够灵活而高效回应幼儿,很大意义上就能以此来帮助幼儿拓展个体思维,提高幼儿的各方面兴趣以及想象能力,从而不断拓宽幼儿思考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幼儿思维的延展性,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将幼儿的潜在能力与智慧充分挖掘出来。
        [关键词]语言活动 师幼互动 有效回应   
一、现状分析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瑞吉欧有这样一句名言:“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日常活动中,都要能时刻注意观察孩子的各项举动语言,并能及时捕捉到孩子有价值的提问,通过对幼儿提问进行专业性的自我梳理后,再把其所提问题及时有效的“抛还给”孩子,让他们“接过球”,并投入到新一轮思考与探索中,从而使互动活动不断深入。
        从自身的教育经验出发,我发现在目前语言活动中的师幼活动回应方面,还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回应存在“随意性”。这一点在目前的教幼语言互动活动是比较常见的,一般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教师在当时情境下无法找到合适的词语或语言来回应幼儿的提问;二是老师自身主观有意或客观无意中忽视了与幼儿的有意义回应,这与教师在平常教学活动中时常随意地给以回应所形成的不好习惯是不可分开的。
        2、回应存在“片面性”。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对于不同幼儿的提问,给予了不同的回应,其所造成的偏差会对回应所期望产生的效果大打折扣。
        3、回应缺乏“严谨性”。严谨性所要求的是教师能够对幼儿的种种表现进行总结性的语言小结,这能帮助幼儿在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二、原因分析与鉴定
        “回应” 的能力与技巧直接决定了教师“回应”的有效性。造成我的无效回应的原因可能有一下几个方面:
        1、缺乏正确的幼儿观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中发展起来了。幼儿的语言学习同样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的支持,因此,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后,都应通过更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借由交流中丰富的语言内容,来增强幼儿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缺乏灵活的互动技能。
        灵活的互动技能体现在我必须要能对不同的幼儿、不同的提问、不同的回答可以用不同的回应,然而正是之前对教师有效回应的关注与重视不够,因此在与幼儿的语言活动中,不能很好的切实抓住幼儿的问题、准确分析其所提问题的价值点来进行有效互动,互动技能的缺失既是回应不够丰富,亦是缺乏这方面的有意识锻炼。
        3、缺乏一定的语言素养。


         语言高素养主要表现为:在各种语言环境中的言语行为中,教师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运用语言的熟练度,运用语言的准确度以及运用语言的流畅度。幼儿园教师一定要通过加强自身素养的学习,丰富文化知识;再通过给自己创设语言环境,加强语言训练;加强师德修养,戒除焦躁,净化内心,如此才能不断自觉的规范自身,修养自己,提高自身,才能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有效回应的策略
        有效抓取“回应”的时机相当重要,而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过程中,想要准确及时的抓取,就需要观察“回应”一般出现的时间节点。最突出的时间节点就是在教师提问题后以及与幼儿的互动过程中。良好的师幼互动,能使教师的教学更有意义,也使幼儿的学习的更有价值。
        1、欣赏、肯定式回应——进一步赞成幼儿的想法。在这样的回应中,教师对幼儿的回答或者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动作等表现出赞许或者正向鼓励。
         例如:在中班的语言活动《花灯谣》中,老师让孩子们说说都见过怎样的灯。基于孩子基本上都有着这方面的丰富经验,都能说上那么几句,因此幼儿的兴趣一下子就能被教师调动起来,滔滔不绝的说上许多。与此同时,如果教师再用言语去介入,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这样做不仅会中断幼儿的独立思考,还会减少幼儿自我表现的兴趣。
        2、追问式回应——激发幼儿的思考。追问,顾名思义就是追原因、问下落。追问式提问的一种形式,也是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幼思维活动的纽带。在活动过程中,有时幼儿的回答会让老师也出乎意料,有时候也会依照前面幼儿的回答依葫芦画瓢,甚至表述不清,远离所要讨论的话题。
        3、留疑式回应——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幼儿的思维是天马行空的,有时幼儿也会提出一些教师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问题,首先,我们自然不可以为了解决问题而乱答一气,这时我门可以给孩子留有疑问,大方的表示他提出的问题老师也一时间也无法解答,但我们可以一起在课后来探究这个问题的答案。用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幼儿求知的欲望,并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4、无声式回应——培养幼儿推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互动过程中,幼儿也会出现回答错误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艺术性地纠正幼儿的错误观点,并引导幼儿朝着正确思考的方向前进,这是最常采取的方式;但我们也可以对幼儿的错误回答不予回应,试着让幼儿在之后的环节中自行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不横加干涉,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主思维品质,并培养幼儿的推理、与分析能力。
        有效“回应”是一种合理化的教育机制,教师有效把握“回应”的方式与时机,这将对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回应也同样是一门沟通的艺术,是我们所需具备的一项交流技能,有效的回应是为了让教师的“教”更有意义,也让孩子的“学”更有价值。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立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认清这样一点:一百个孩子有着一百种的回应方式,我们要从研读每个孩子开始,学会认同孩子所有的声音,无论对错,无论有意无意,要让每个孩子喜欢交流不畏惧交流,让每个孩子喜欢表达善于表达,让每个孩子都能从教师的回应中获得快乐,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2、刘英,《积极有效回应——建构师幼互动的舞台》,《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7(11):16-19
3、顾艳霞,《浅谈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教师》,2012(18):52-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