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楠
讷河市学田镇中心学校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教学经验+教学反思。生物教师要逐步完善自己,完善教学,使自己快速成长为一个成熟型教师,应该从培养“反思”习惯开始。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粗浅认识。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及重要性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教育行为表现及其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法,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对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思维方法、推理过程以及语言表述进行积极的重新思考,最终真正地理解相应的教学活动,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一个教师有没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专业发展的程度和专业发展的层次,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课堂教学质量的层次和课堂教学的品位。
二、培养“教学反思”习惯的策略与方法
1、写教后记
教后记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从而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更好地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撰写教后记要注意以下方面:
(1)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教师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既包括幼体还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
(2)记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字组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Ⅰ”。这就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做法显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意”之作。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3)记学生见解。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如讲授“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时,学生经常混淆“S区和H区”,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说“speak”的意思是“运动”,可与“运动性失语症”联系,即S区受损伤,造成的疾病为“运动性失语症”。这样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加以反思有助于开阔教学视野,督促教师更加认真备课,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2、写考后记
考试之后,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对于得分率低的试题知识点上,教师要让学生剖析错误的原因,暴露思维的过程,整理正确的解题思路、答题规律,并思考“如何避免同类错误反复出现?今后要注意什么?”教师设计变式训练并写出考后记。
3、观摩教学
实践证明,观摩课的次数越多,类型越多,教师的反思越深入。观摩课后的教师交流讨论,彼此交换所得信息,可以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如在学习“减数分裂”一节内容时,染色体组、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体单体、四分体等与染色体有关的一组概念相互联系,却容易混淆。有的教师采取让学生背诵和组织默写的方法以强化记忆,这样的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往往是机械地记住了概念的文字表达,而在具体的情境中又无法辨析和运用。而有的教师请学生绘图分别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和一个四分体,可以更好地了解概念。还有的教师通过用橡皮泥制作减数分裂的过程,通过模型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更加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辨析。这样,通过观摩教学活动把各个教师好的做法综合归纳,改进教学行为,使自己快速成长。
4、倾听学生的声音
现代教育理论呼唤“倾听教育”。教师在课堂上和教学内容讲完之后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交流、发言,真诚地聆听学生的心声,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在倾听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教学中难点如何突破,特别是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反思其思维的障碍在哪,如何帮助他们冲破这些障碍,消除知识的盲点,积累经验教训,切实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通过统一课程的教师在一起交流心得,分析教学进度,教学实施的办法、手段以及组织形式等,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共商解决的对策。通过合作反思,将自己对某一教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展现给同事或专家,通过这种教学交流,可以使教师的思维清晰,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会激起教师更深入的思考自己的教学,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升自己。集体备课不但有助于教师的课后反思,而且有助于教师的课前反思。
三、教学反思的意义
1、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只有经过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发现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教师的经验才会升华到一定高度,且对以后的教学产生影响。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融合,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实现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
2、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途径
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从例行的教学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视的态度判断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教学方式科学、教学手段高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教学能力大大地得到锻炼和提升。
3、教学反思是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途径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研究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以及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能得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适宜性,也能知道自己教学过程中某些不当做法,这样便于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进行调整,教学效果也就能得到有效提高,使自身教学质量得到总体的提高。
总之,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职业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的一个重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