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焕婵
广东省佛山市现代商贸技工学校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护理专业的实用性较高,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要求远在其他行业之上。在护理教育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情景教学,能够整体性地提升护士的平均水准。本文分析了情景模拟教学与护理教育教学的契合度,针对该模式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加以阐述,围绕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解决方式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护理教育;应用现状
引言:护理是一门运用科学,主要为社会医疗系统培养并输送执业护士。一般来说,护士的职责在于:有条理、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基础或常规护理,观察了解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配合医生完成对病人的治疗,及时发现并处理医疗纠纷,避免出现医疗事故。为了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可充分运用情景教学。
一、情景模拟教学与护理教育教学的契合度分析
近年来,医学界对临床治疗结果进行系统性梳理后发现,对护理工作的定位必须进行更改,不再将之作为“对治疗的补充、辅助”,而是将之视为“治疗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非专业人士,人民群众在前往医院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也能够深刻感知优质护理服务对自身疾病康复的重要影响。与其他行业相比,护理教育的难度较大,原因在于:作为一门对从业者专业实践能力要求极高的科学,护理系学生能够实际参与护理的次数相对较少,大部分时间只能围绕医学模型进行摸索、研究;人们患有疾病,前往医院接受诊疗时,也不希望由毫无经验的新手护理人员为自己提供服务。二者之间的巨大冲突,一度使护理教育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述问题终于迎来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虚拟出特定的实践场景,供护理系学生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比如人们在新闻媒体中经常看到有关“某某医学院学生,路遇昏倒老人,成功为其实施心肺复苏并待120急救车到达后,悄悄离去”的报道,往往将关注重点放在“高尚品德”方面,但对急救知识普遍缺乏系统性的了解。而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确实存在一个严肃的问题——在缺乏足够实践的前提下,如果自身的操作流程出现纰漏,导致患者病情加剧,再次面临相似的场景时,是否会犹豫?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借助于情景模拟教学,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增强信心,从而为社会不断输送优质护理人才。
二、情景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简述
(一)情景教学的应用范围
虚拟教学情景必须依托于成熟且精湛的计算机技术,故在相关设备无法普及,或是性价比较低,令广大高校无法承受时,该类技术的应用范围极小。时至今日,多元虚拟技术可以“肆无忌惮”地设置目标环境,并通过三维投影的方式,在现实世界中营造出真实感极强的场景。引入此种模式的成本投入较低,故中职、高职、普通等所有开设护理专业的院校,均已将之纳入常规教学手段,以期全面提升学生在多种情况下的临床实践能力。比如在检验学生心肺复苏技术动作是否标准的教学活动中,“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意识”、“呼吸是否停止”、“颈动脉搏动是否正常”等常规环境评估环节,均可通过场景虚拟的方式,人为地增加难度,从而考察学生面对复杂情况是的临机应变能力,而非在“一切准备就绪”的环境下,执行“按部就班”式的操作。综合而言,情景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几乎涵盖所有护理课程及专业[1]。
(二)情景教学的实施过程
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情景教学在我国高校护理教育的实施过程可分为三个方面:
(1)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目标,针对一些基础内容编写教学案例,“想象”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虚拟出特定的场景,考察学生的能力。如上文所述的“心肺复苏检验”案例,即属于此种范畴。
但实际上,教师的“想象”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基于多年临床专业总结而成,目的在于将自身经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其学到更多的知识内容。
(2)运用教学模拟设备,引导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以期获得更加真实的感受。
(3)在上述两项过程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和回顾性分析,形成高质量的情景模拟检测报告,对情景的真实程度,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打分,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补强。
三、关于情景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应用的延伸思考
(一)情景教学应用于护理教育存在的不足
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的成熟程度虽然较高,但整体发展时间毕竟较短,部分高校及中职、高职院校的开展时间仅仅持续数年,故基于该模式产生的问题依然不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不足之处如下:
(1)对情景式模拟教学的认识及应用方式存在偏差。护理学虽然被定义为“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但并不意味着对理论掌握的要求有所降低,相反,学生必须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所有原则性的章程,将各项护理理论牢记于心后,方才具备实践的资格。现实情况是,部分高校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在学生未能完全、熟练地掌握理论知识,或是缺乏系统性考核的前提下,过早地接触情景模拟教学,导致学生普遍养成错误的习惯。
(2)护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且需要高度结合的学科,情景现场教学应该具备完整的教学流程。仍以心肺复苏为例,评估现场环境并实施救治的流程分为意识判断、检查呼吸、呼救、判断颈动脉搏动、松解患者衣领及裤袋、胸外心脏按压等共计11项内容;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额外的注意事项共计六大类别。部分院校针对上述流程开展情景式教学时,组织较为混乱,学生未能按照特定的顺序严丝合缝地予以执行,不仅未能达到教学目的,更深层的弊端在于,学生对患者、对医疗行为的敬畏之心未能凸显。
(3)情景式教学的运用方式相对单一。如上文所述,学生围绕目标护理行为进行练习时,予以指导并展开评价的只有教师,而学生之间出现互动、及时纠错的频率较低。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创设情景的初衷与现实情况相背离,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之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一设想,依然受到了传统“以教师为主导”模式的约束。如果此类问题长时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则情景教学只会成为摆设,无法发挥出更大的实际价值[2]。
(二)针对教学过程存在问题的解决方式
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式在于:
(1)首先,院校必须正确看待情景式教学,对此种模式究竟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发挥出价值展开反复论证,待确认之后,将其纳入常规教学的框架下,与其他教学模式联合使用。实际上,不仅是情景教学模式,对于近年来出现的“微课”短视频、翻转课堂、STEAM等新型教学理念,均应采用客观、审慎的态度加以看待,不可将之神化。
(2)护理教育中产生的问题,是传统教学模式持续数十年时间后,长期积攒而成,并非一朝一夕之间,即可完全更改。因此,院校运用情景教学时,不可操之过急,应该明确“欲速则不达”的道理,逐渐探索最佳应用方式。
(3)对情景教学模式的真正作用进行客观评价,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否真正提升作为判断的依据。在大数据时代,任何教学方式都不是秘密,其作用效果也不是秘密。在“无法说谎”的数据支撑下,学生的切实体验,已经通过检验多年的常规考核模式显示的分数,均会如实反映新模式的实际作用。因此,情景模式是否适用于护理教育,尚需接受考验。
结语:护理专业对从业者的实践能力要求极高,而特殊的护理对象(人)与机械设备不同,无法给予刚刚踏入职场的新人充分的锻炼机会。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十足的问题,高校(中职、高职院校等)护理专业的教学工作者可以借助情景教学模式,虚拟出特定的场景,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以期以更好的面貌应对未来。
参考文献:
[1]邓琴.情景模拟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名医,2019(05):291.
[2]周小娟.谈情景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启示[J].才智,2018(22):5.
作者简介:姓名:刘焕婵(1986.04);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广东省佛山市,学历:
本科;现有职称:护理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医药、护理专业;技工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