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0期   作者:朱玉丽
[导读]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成为了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目标

        朱玉丽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龙华林内小学  351264
        摘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成为了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其思维逻辑还不是十分成熟,对于很多应用题没有较好的解题思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适时更改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的内容,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在小学高年级段数学中培养学生应用题解答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老师对学生的教学不仅要讲述理论,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乐趣,学习其中的逻辑,提高自身的相关能力。
        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意义
        新课改背景下,老师在对学生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层层的解析,这对于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以及相关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老师如果只是重视课本中的内容知识,对于其中包涵的逻辑不能及时向学生进行讲述,学生应用题的解答能力得不到及时地提升,那么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就不能得到及时地发展。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逻辑性较差,思维散漫,对于学习没有自律性以及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老师时刻督促。老师在教学时运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其中相关的逻辑,发展学生的能力。此外,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了人们必备的能力之一。生活和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较多的难题,保持清晰的头脑,找出解决的途径,积极面对困难,对于个人成长以及发展十分重要。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探索中不断地成长。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及时地了解,根据教学的内容,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解答题中的逻辑,层层分析,让学生能够独立的解决数学应用题,提高学生的相关素养[1]。
        二、培养学生问答题解题能力的相关策略
        1、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思维散漫,没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对于理论式概念中的逻辑不能较好的进行分析,学生得不到相对应的解题信息,这就使得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较差。在过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在理论知识上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学生无法体验到数学学习中的趣味性,这对于学生学习数学起不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理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更是得不到提升。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要适当地改变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感到生动有趣。小学生天性好玩,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会投入较多的精力,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学生这样的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例如游戏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学法等,进行课前导入,帮助学生了解和探索数学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让学生对题目的信息进行理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以及解决相关应用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时,老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老师可以举出一个不规则梯形和规则梯形,让学生先自行求出梯形的面积。很多学生习惯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对于梯形还是习惯上的用两边长度相乘来计算面积,但是学生很快会发现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是老师就可以对学生讲解相应的梯形面积求解公式,是通过上底加下底乘以高除以2求得的。老师可以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现分割法、填补法求得梯形面积。根据这样的计算方式,老师可以设计 一些应用题,例如不规则的草地,求得草地面积。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2、教会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进行教学时,老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对于那些有疑问的地方积极向老师询问,这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逻辑能力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学生提出这些问题 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其中的信息,逐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在学生提问完问题之后,老师可以问学生“那么你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呢?”逐步地引领学生慢慢思考寻找解题的思路[3]。
        3、让学生在数学问题中寻找相应的规律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多的问题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对应用题进行积极地探索,找到数学问题中的相关切入点,让学生更好的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求解。老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找到题目中的规律,自己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运用这些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对应用题的逻辑进行分析,从题目中的关键点入手,让学生构建一定的解题框架,之后不断地填充框架,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十分重要。同时又能够让学生对数学重新定位,不断提升自身的解题能力。当学生成功的解答出题目时,就会有一定的信心去解决问题,这可以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知识,了解其中的规律。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正方体长方体与正方形、长方形等不能进行区别,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的图形,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和正方形、长方形进行对比结合,找出其中的异同点,之后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找到的知识点去解决应用题,提高数学水平[2]。
        结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培养学生应用题的解答水平。在进行教学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在进行教学时,老师要逐步地引导学生找到数学中的规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发地总结出相关的规律,找到应用题中的关键信息,找到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永欣.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浅议[J]. 新课程导学, 2014, 000(032):36-36.
        [2]袁启洪.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5, 000(022):95-95.
        [3]王彩蕊.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策略[J]. 学周刊:下旬, 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