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威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330039
摘要:我国当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必须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而做出全面调整,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进行涉及不同领域的教学实践,主动在思政教学工作中运用常见的新媒体平台与信息技术设备,以多种形式面向大学生传授学习经验与学科基本技能,使受教育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与人生观。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的基本特性与在高校思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了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化思政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思政教育;优化路径研究
前言:现代高校思政教育应当立足于新媒体环境重构教学模式与育人目标,创设全新的在线教学平台,集中各方面资源搭建翻转课堂,放弃传统的一元化理论知识灌输教学模式,推动教学实践改革进程,解决当代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课程知识体系,任课教师必须在讲解基础性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引入最新的网络技术,全面拓展课程基本内容,丰富集体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与主题,革新思政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与信息传播方式,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水平。
一、新媒体的基本特性与应用价值研究
(一)基本特性
新媒体是一种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搭建的数字化在线服务体系,能够支持社会信息在数字化网络中的快速传播,信息传播速度相比传统的传媒形式而言更快、更精确,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条件的限制,具备平等性、交互性、多元性等基本特征,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传播路径并不完全一致,信息受众可通过互联网上的不同资讯平台获取多样性信息,并将自身的意见与思想通过网络传递给信息的制造者,新媒体平台满足了社会大众获取不同形式信息的独特需求,具备较高的普及推广价值。
(二)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任课教师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可快速搭建有利于师生在线互动的数字化信息交换平台,在心理层面与思维层面缩短与受教育学生之间的距离,任课教师可通过在线互动交流改变部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使之树立符合社会主流道德观念的价值观,帮助受教育学生克服遭遇的学习困难与心理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平等性与开放性,学生能够借助新媒体技术在平台上与任课教师开展实时互动,在教师所创设的翻转课堂中面向其他同学传授个人学习经验与思考方法。这一技术的普及应用可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使之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媒介环境,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1]。
二、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化思政教学模式的可行路径分析
(一)搭建校内新媒体平台
任课教师应当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与专业设备与受教育学生协手搭建校内新媒体平台,在新媒体平台上上传具备一定教育意义的课件或教学视频,建立起能够承担社会宣传教育职责的配套舆论管控机制,有效利用潜在的思政教育资源,发挥新媒体技术对学生日常学习环境演化的推动作用,赋予大学生更多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的机会,拓展校内资讯与不同领域信息的传播路径,让学生能够在线上完成任课教师所布置的各类学习任务。新时代的素质教育改革必须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信息传播速度优势,集中力量推动在线教学的进步与发展,让思政教育融入多数受教育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在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宣传活动的主题思想与组织形式中融入部分大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元素与社会信息,丰富思政教育的基本内容与表现形式[2]。
(二)构建配套考核机制
任课教师应当根据多数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学习方式建立配套的学习效果考核体系,通过使用新媒体技术提高与课程关键知识有关的信息的流通速度,有力地保障当代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学生的课后学习与教师的课上教学活动融为一体,提高当代高校思政教学模式的新颖性与前沿性,进一步完善思政教育体制,突出阶段性学习活动的主题与育人目标,通过制定严谨、全面的考核标准,促使多数大学生转变学习态度,认真对待思政课堂教学活动,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充分结合新媒体技术要素,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任课教师应当在制定考核标准之前探明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在线提问形式考查学生对高难度学科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程度。
三、结论
任课教师应当借助新媒体技术革新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有利于大学生道德水平提升、学习能力进步的优良课堂环境,采用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合理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教育资源,进一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培育学生的探究兴趣,主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解决潜在的教育问题,发挥新媒体技术的正面作用与指导效果,满足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对思政教育提出的全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卫国,曾令辉.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1):60-62.
[2]冯雪梅,温瑞. 新媒体新技术与高校思政课融合的实践与思考——以“雨课堂”的应用为例[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4(06):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