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古代青铜器进行探析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2期   作者:李木妹 肖经渊
[导读] 中国古代青铜器是华夏人民的伟大创造,
        李木妹 肖经渊
        广州工商学院 美术设计系2019级视觉设计B1班 广东 广州 510850
        广州工商学院 基础部军事理论教研室 广东 广州 510850
         
        摘要:中国古代青铜器是华夏人民的伟大创造,同世界上其它的青铜器相比较,中华民族青铜器的独特魅力独领风骚。不仅器物数量充足、质量优良,使中华青铜器艺术焕发勃勃生机,其诡异的器物形制、精湛的加工技术、丰富的器物纹饰、磅礴的艺术气势也不禁让许多人叹为观止,本文从古代青铜器的基本概念、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青铜器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关系三个主要方面对中国古代青铜器进行论析。
        关键词: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联系
一、古代中国青铜器的基本概念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在公元前2000年前便已经出现了,不仅在中国上是价值连城的文化瑰宝,在世界上的名声也是如雷贯耳的,经过夏朝、商朝、西周时期、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和秦汉六个时期,前后共历经了15个多世纪。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是我国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参考价值和文学艺术鉴赏价值,在我国青铜文化历史上一直怒绽着瑰丽的艺术豪光。
二、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一般原则上,我们把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历史发展大致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形成期,距今4500~4000年左右的龙山时代;第二个阶段为鼎盛期,也指中国青铜器时代,中国青铜器时代主要包括了夏朝、商朝、西周时期、春秋时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持续时间约1500~1600年;第三个阶段为转变期,也指战国末期到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已经逐步被铁器所取代,数量上大大减少,而且传统礼乐中的武器也由原来广泛使用在各种礼节以及祭拜、搏斗等重要活动场所上转变为了一种日常用品,其相互所对应的物品器别及其种类、外形上的构造及其特征、表面的色彩装饰以及艺术也随之发生了重要变化。因此,我们将从三点来详细分析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外形设计特点。
        (一)青铜器形成时期的设计特点
        距今约四千年,相当于是尧、舜、禹传说中的时代。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考古遗址中,经多年考古挖掘发现了几十处的青铜器和陶制品制造遗址。从我国现有的青铜材料上料来看,青铜器时代形成期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红铜与青铜器并存,并同期出现大量黄铜。在甘肃省东乡间林家庄村遗迹中,出土了一件范铸的带孔红铜牌饰;在河南省登封王城杨家岗龙山城内出土了一件含锡量约为7%的青铜碎片;在山东省的栖霞杨家圈中也分别发现了一件黄铜容器碎片。有好几回在坟场上也都发现了一些出土的刀、锥、钻、环和铜镜,还有一些为青铜和红铜。在金属制品加工技术铸造方面,有用比较先进的范工艺铸造的,也有用较为落后的工艺锻打的。
        2、中国青铜器的在种类上,大部分产品用作日常工具和其他生活用品的,如小剪刀、环、铜镜等。但是,经证实我们发现了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动手制造容器。
        3、在一般农村遗址中出土了青铜制品,因此我们可推测当时的一般农村居民也可能拥有青铜陶器制品。这个时期的青铜器陶制品大多讲究实用,缺少艺术装饰,并没有三代时期青铜器几何纹饰所不能拥有的那种神秘感。
        (二)中国青铜器鼎盛时的设计艺术特点
        鼎盛时期主要包括了夏朝、商朝、西周时期和战国早期,前后的发展时间约1600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用于礼节的乐器、武器和其他杂器。

乐器主要是被使用在传统宗庙中的祭祀殉葬活动中,还有一些乐器是专门被人用来烧制做敬拜殉葬的古代冥器。
        这一时期的青铜礼器往往带有一定的神圣性,一般来说不能在日常生活公共场合中直接使用。在目前发现的所有青铜器中,礼器品的数量最多,制作也更为精致,纹饰的种类较多。饕餮纹也叫兽面纹,是青铜器最常见的纹样,图案郑重,带有浓重的民族神秘感。饕餮纹一般以虫、鸟、鱼、兽等各类动物的花纹形象出现,由目纹、鼻纹、眉纹、耳纹、口纹等几个部分一起组成,这些形象面部巨大而夸诞,具有很强的艺术装饰性,是我国青铜器时代装饰艺术图案作品中的优秀之作。西周时代,青铜器上纹饰的传说神秘色彩逐渐减少,但龙和凤仍然是传统铜器纹饰上的重要主题。实际上大部分具有图案化的装饰花纹都可能是由于龙和青蛇、凤鸟两类的图案纹饰组合发展来的。春秋时期璃龙纹开始盛行,并逐渐占据了主要装饰地位。蝉纹主要是西周和商代最常见的纹样,到春秋时期便开始出现了逐渐变形的蝉纹。
        中国古代青铜器另一重要艺术特征就是他们制作铜器工艺精美绝伦,充分地显示了中国古代铜器匠师们独具匠心的铜器创造工艺本领。用陶质的复合范浇铸法制造的古代青铜器和范法,在中国古代得到了充分发展。陶范的选料塑模翻范,纹样以及雕镂都十分讲求,浑铸、分铸、铸接、叠铸加工技术非常高超。之后不断发展的失蜡法铸造工艺技术,更是我国青铜器铸造蜡法工艺的一大前进。
        (三)中国青铜器转变时期的设计艺术特点
        转变时期是指在战国末年到秦汉末年这段时期。铁制品被广泛投入使用,社会各个方面也开始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青铜器在传统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逐渐退弱,但考究的青铜器也仍然是有的。在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中所发现的两辆古代马车,均为精美的古代青铜器铸造成的。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发展规模大,工艺精美,以质量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特别是在商周时期,中国的青铜器制造工艺达到了一个颠峰阶段,这一时期典型的代表器物是商周司母戊鼎,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器宽立耳,折沿,肚子为直角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放置一个扉棱。司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重的一个古代青铜器,充分地显示了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技术的高深水平和精湛技术。
三、中国古代青铜器与民族文化的相互关系
        青铜时代所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使商代晚期青铜器铸造工具的锐利程度远超过石器,加上当时能加工铸造出各种适用于不同铜器用途的高超铸造技术,有效地推动了商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汇集总多人口的都邑产生了,在这些都邑中,大范围地修筑起绚烂巨大的宫殿和王陵;建筑起城垣与城墙壕沟之类的各种防护设施;在城市与各城市相连之间都有各种马车和船等各种交通工具进行汇集;还逐渐出现了大量记录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方方面面重大事件的甲骨文;同时天文、历法等学科也逐步发展。青铜器用具应用推广到采矿业上,不仅可以开采出大量更多优质的青铜矿;冶炼业的快速发展又促进了中国的青铜业和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华青铜器是划时代的伟大创造,同世界上其它的青铜器相比较,中华民族青铜器的独特魅力独领风骚。使古代中华民族青铜器艺术焕发勃勃生机,其诡异的形制、精湛的加工技术、丰富的器物纹饰、磅礴的艺术气势也不禁让许多人叹为观止,展示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灿烂辉煌文化。
           
        参考文献:
[1]罗尹.青铜文化的传承——中国古代青铜器饕餮纹饰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4):78-79.
[2]万红,熊博文,芦刚.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鉴赏[J].铸造技术,2018,39(08):1700-1704+1708.
        作者简介:
李木妹(2000—),广东,肇庆人,2019级本科生,广州工商学院美术设计系,研究方向:视觉设计。
肖经渊(1983—),江西吉安人,硕士,广州工商学院军事理论专任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师,设备工艺调试工程师,研究方向:军事理论,习近平强军思想,大学生国防教育,数理化教学,马克思,创新创业。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