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管见——以三年级课程为例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3期   作者:钱文国
[导读] 贯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在开发学生智能

        钱文国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龙泉镇中心学校164715

        摘要:贯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在开发学生智能,拓展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培育学生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种种原因让学科教学陷入了困境,亟需突破,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三年级课程为例,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途径;三年级课程
        自担任小学语文教师以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陆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不平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忽视了情感的渗透等等,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如学生自身自控力差、依赖心理突出、探究意识淡薄等等,但更多的是教师身上的问题,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态度不严谨,教学风格严肃等等,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情绪,也营造了沉闷、压抑的教学氛围,直接影响了整体教学效率。为此笔者反思了自己的行为,从他人处学习经验,终有所获,如下所示:
        一、学习是人对情感和生命的一种体验
        不仅是语文课程,就是其他的学习也不再是知识传递的场所,不再是一种单纯认知过程,而是情感交流,感受生命的过程,这一新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回归教育教学本质。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引导学生展示情感,交流情感,获得情感碰撞,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积累对生命的体验,实现对人生价值的积极追求。
        如,在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一篇文章时,笔者提前做了备课工作,尽可能做到教学语言丰富有趣,教学活动趣味横生,教学目标切实有效,以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预设并生成一种具有感染力与催人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得到感化和熏陶。再如,学到《搭船的鸟》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尝试建立一种教学相长、交往互动,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摆脱“居高临下”和“知识权威”角色,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认可学生,与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用自身渊博知识的震撼学生,用高尚的道德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成为学生效仿学习的对象。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回归了教学的本质,凸显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因此十分重视学生对情感的体验和生命的感悟,是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第一步。
        二、开放性与生成性是语文课堂新特征
        学生的不同认知层次、发展指向、思维特点、情感目标、个性差异和价值追求构成语文课堂教学的不确定因素,这是学生的天性,不应该被抹杀或者强制改正,而是应该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性、确定性及预设观念的束缚,努力建构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体系,即要预留教学探究时间,允许课堂出现不同的声音,要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等等。


        如,在学习《司马光》这一篇文章时,因为学生基础和能力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课堂表现,如果还是按着原定的计划实施统一教学,会让不少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落后于他人,为此笔者实施了层次化教学模式,即依据学生基础和能力制定了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获得成长。再如,学到《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一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笔者将全班学生分为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是竞争关系,组内成员是合作关系,大家要做的就是团结一心完成课本剧表演任务并由教师评选出表演的更好,更生动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奖励和竞争机制的刺激下,同学们好胜心与荣誉感得以激发,因此认真分析了教材文本,改编了课本剧,选定了参演人员,制作了道具。当然,因为各个小组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表演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打破了教学的封闭性,值得肯定。
        在教学实践活中,教师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并实施了层次化教学模式和小组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我,发挥个性,让课堂呈现出开放性、生成性的特征。
        三、“以学定教”,给予学生一定自由发展空间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的主人由教师转变为了学生,因此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实施还是教学计划的制定都要围绕学生展开,为学生提供服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还有教师占据着课堂主导地位,课堂不停地讲,课后拼命地布置作业,挤占了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机会,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要树立“以学定教”理念,少教学甚至不教,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这样知识才能记得更牢,学得更好。
        如,学到《带刺的朋友》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在备课的过程中发现文章语言充满童趣,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是对生活的详细描写,阅读难度不大,因此笔者布置了一项自读活动,即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圈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写下自己的阅读体验,对文章有个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施教效果显著。
        综上,虽然小学语文三年级课程难度不大,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但对教师来讲也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小心处置,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总结出上述几条教学方法,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为教育教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冯登荣.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中华少年,2017(36).
        [2]熊云英.浅谈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