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路
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四中学 414000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已然成为广大教师的基本认知和普遍共识。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需在深入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树立对“高效教学”执着追求的理念,并在坚持以生为本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建立自主的、灵动的、合作的学习方式,以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本文对如何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这一问题浅谈一二,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问题;信息技术;合作
课堂是否高效,一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了有效激发;二看教学成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即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了充分落实。要想促进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就需尽快走出“教教材”的误区,尽早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并在坚持以生为本的前提下,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理念、模式、方式与方法进行大胆革新,以不断优化课堂结构,加快推进化学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进程。
一、基于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得到强化的。一个合理、有效、适切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动机。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之初,教师一定要从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认识的实际出发,将现实生活与化学学习有机结合,继而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使学生自觉投身于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以《物质的分类》这节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先是以视频的形式展示了“沃尔玛”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并向学生问道:“同学们,面对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我们如何才能快速地找到饼干?”学生答道:“先去食品区,再找饼干的货架。”接着,我追问道:“超市中的商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各式各样,我们之所以能够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原因是什么?”学生答道:“因为超市里的商品都是分类摆放的。”之后,我继续问道:“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法?”“图书馆。”“药房。”“户籍管理。”……在这之后,我顺理成章地引入了新课:“其实分类的方法不但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也普遍存在。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一同研究物质的分类。”如此导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鉴于化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对教材进行简单重复,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也不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严重甚至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高中化学课堂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而且还能够将化学知识变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有利于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在最大限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
由于《离子反应》这节内容较为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信息技术播放了氯化钠加入水中后溶解并电离的flash动画,以使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钠离子和氯离子脱离氯化钠晶体表面,形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如此,通过直观演示,不仅为化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而且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理解了离子反应的实质,获取了事半功倍的化学教学效果。
三、开展合作学习,落实主体地位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策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在革新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合作探究,以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教学《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这节时,我先是向学生提问道:“食物的变质腐烂是一个什么过程?为什么有的东西不易变质,有的容易变质?为什么食物放在冰箱里不易变质?”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不仅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而且还使学生明白了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有些反应的快慢是可以控制的。之后,在引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这一问题展开交流探讨,并根据现有的实验用具和药品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探究。如此,通过开展合作学习,不仅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与科学精神,实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课堂涉及到诸多方面,但其核心因素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应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并对传统化学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大胆革新,以达成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参考文献:
[1]王贵芬.如何打造好高中化学的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7(15):155-156.
[2]张峰强.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课堂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6(17):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