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的艺术——借助“问题链”提升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6期   作者:蒙园金
[导读]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用追问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蒙园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宾州第二小学   530400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用追问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的效率。但是,追问也是一门艺术,需要一定的技巧性,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的追问技巧展开讨论,希望通过有效地提问将知识链串联起来,以更好的引导学生思维,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关键词:追问;问题链;小学生;数学推理
        追问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所谓追问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教师的“提问”,这在课堂中可谓是点睛之笔,适当的提问可以更好的引发学生思考,而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一系列提问,可以有效的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知识链条更加严丝合缝,也让逻辑关系更加完整,同时也为学生的知识构建提供有力的支撑,其二是教师有意引导下的学生提问,这不仅仅是对疑难知识的求知欲,更是对问题思考后的一种升华,提问的产生必然是思考之后的产物,更是对客观知识的一种理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区域去引导和开发他们的思维,让数学课堂成为思维的殿堂,更成为一场知识的盛宴。
        一、巧设疑问,引发学生思考
        每一堂课的开始,都是对教师的一场考验,短短几句话或几分钟就已经注定课堂的后续发展,更决定了学生的兴趣程度,因此,教师要抓住这重要环节,采用一定的技巧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有效的提问往往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作为教师,要注重提问的技巧,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入理解教材,抓住核心知识点,借助提问的艺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利用学生的求知心态,为接下来的课堂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一课时,在课堂伊始,教师借助故事情景,让学生扮演小工程师帮助“小猴子”计算游乐场的面积,学生们看到游乐场的不规则形状后瞬间产生疑问,这时教师提出问题:“这个游乐场的形状我们从没见过,但是可以换一种思路,把它分割成两个或若干个我们学过的形状,那么究竟可以分成什么样的图形呢?大家快试一试吧。”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瞬间兴趣盎然,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二、艺术追问,启发学生推理
        良好的推理能力是作为一名学生应有的基本素养,更是学习数学所必须的一种能力,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尚未成熟,并且,他们的推理往往是内隐的,教师无法从只言片语中感知学生的推理过程,更无法判断推理的正确与否,更重要的是,小学生的表述能力尚且不足,无法将自己的推理完整的表述出来,因此,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在此之前,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一步步的提问去建立学生的思维走向,并一点点的启发学生,帮助他们建立推理能力。


        例如,还是以《多边形面积》为例,在最初的问题提出后,学生根据教师的一步步引导将游乐园分成若干个熟悉的图形,教师继续提问:“这里都有哪些图形?”教师在屏幕中带领学生分析这些图形,然后将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一个个罗列出来,继续问:“我们已知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请根据图片提示计算出各自的面积。”学生计算出面积后,教师继续问:“这些面积都计算出来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将整个游乐场的面积算出来呢?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思考时,教师在一边继续提示:“我们知道正方形的面积可以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梯形可以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长方形之和,那么游乐场的面积呢?”在一步步的引导下学生逐渐推理出游乐场的面积,随后各种多边形的面积也按照这个思路逐步计算出来。
        三、鼓励质疑,推动知识积累
        质疑往往是深思熟虑后所反应出的一种主观意识,换言之,质疑是通往正确和成功的必然途径,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疑惑,而这种疑惑恰巧是获取知识的最直接途径,由于小学生认知有限,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质疑,作为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质疑,并通过这种质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不断的质疑和解疑过程中积累知识,一步步揭开数学谜底,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疑问:“我和小明面对面坐着,这时我的左边想对他而言是右边,那在确定位置的时候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呢?”教师首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表扬和鼓励,随后带领学生们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学生们分成了两个小组,有的认为应该以一个方向为标准进行位置确定,有的则认为根据自己所处位置进行位置确认,这时,教师可以暂时保留疑问,通过实验以及具有权威性的知识进行印证,加深学生的理解,积累学生的知识储备。
        四、以问促思,提升推理能力
        互动是推动课堂有序进行的发动机,互动的质量也直接影响课堂的质量,而高质量的互动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回应,在课堂中,教师适当的反问不仅能够打破学生的固有认知,刷新对知识的认识,更有效的激发学生深层次的研究,让理解更加全面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也让课堂的互动达到“顶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要把握反问的“度”,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课堂的深度。
        例如,在学习《圆》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们利用手中的所有工具,在草稿纸中画出圆形,因为之前已经学习过圆形,很多学生都会选择使用圆规来画,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利用其他工具去画,有的学生用硬币、有的用绳子和木棍有的使用皮筋等等,这时教师让学生会像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想一想为什么利用这些工具可以画出圆形,而有的工具却不可以,利用逆推的方式去印证圆形的定义和公式,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
        综上所述,一堂完整、高质量的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默契配合,而作为课堂的发起人和主导者,教师要具备足够的“智慧”,通过巧妙的提问为课堂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让学生感受数字与知识的美妙,激发内在潜力,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曾丽燕. 追问,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2):251-252.
        [2]李忠衡. 数学课堂中的追问艺术[J]. 教学与管理,2008(29):47-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