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爱珍
广东省肇庆市怀城县怀城街道第五小学 526400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是指对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直觉,它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小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生活中的空间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空间观念 五步教学法
在小学阶段的空间观念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抽象几何变成直观几何。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反复验证,在小学数学空间观念课堂教学中采用“五步教学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何谓“五步教学法”?即“①创设情境,动眼观察;②提出问题,动手操作;③组内交流,动脑思维;④归纳小结,动口表述;⑤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来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创设情境,动眼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顺序的感性认知活动,是小学生获得初步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几何知识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感受、猜测等活动,从而逐步获得有关几何形体的表象,建立正确的几何概念,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我在上课引入环节出示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乔治和佩奇赛跑的图片,跑道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结果乔治获胜了,佩奇愤怒地跳起来喊:“不公平,我的跑道长!”,乔治也大声喊道:“我的跑道更长!”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猜一猜,谁的跑道长呢?
生1:乔治的跑道长。
生2:佩奇的跑道长。
生s:……(学生们意见也不统一)
师: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验证才能让乔治和佩奇信服。而今天我们要学的什么知识就可以帮助它们解决这个问题了。
创设这样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细心地对图片进行观察,抓住图片里面的关键要素,充分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其自然的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提出问题,动手操作
空间观念的形成,只靠观察是不够的。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探索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自己去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量一量,让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空间观念便易于形成和巩固。
师:同学们有什么好法子可以帮助佩奇和乔治解决跑道周长的问题吗?
生1:可以用绳子绕跑道一周,然后量出绳子的长度。
生2: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再看看跑了多少步再算。
生3:可以直接用尺子去量。
师:如果用尺子量,需要量出几条边呢?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帮助佩奇和乔治解决周长问题。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还要向学生提出要求,每组学生要合理分工,确保每个同学都带着任务去进行操作。经过学生的细致操作和组内讨论,汇报得出:长方形只要量一条长和一条宽即可,正方形只要量出一条边即可。
三、组内交流,动脑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更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作为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引导者,教师要在小组讨论前为学生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能力,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感觉毫无意义,也不能过于复杂,以免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先在组内交流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各种算法,由组长把每个组员想出的方法记录下来,并在组内说说各种算法的理由。之后各组派代表说说方法和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分别用动画演示各种算法,帮助学生理解。这时学生们已经可以利用本节课的知识帮助佩奇和乔治解决课前的问题了。
四、归纳小结,动口表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一节新课刚学完时,学生的脑海里的知识并不牢固,容易消失。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课堂调控,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做针对性的回顾、整理和归纳、深化。再次呈现教学内容,高度提炼,精要概括和系统整理知识点。让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正确的表现,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知识的精华所在。
在课堂总结时,我以课件板书和问题为导向,让学生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1: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
2:你觉得哪种算法更简便一些?
学生通过动口表述,对这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整理和归纳,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
五、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巩固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掌握情况的方式,在小学数学几何知识教学布置练习中,我注重关注全体学生,练习形式多样化,从简单到复杂,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马克思说过“只有充分应用了数学的科学才是完美的。”我根据教学中的难点,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拓展,使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转到课堂上,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本节课我为学生设计了以下闯关练习:
1、(课件出示一张相片长8分米,宽5分米)要给相片做一个相框,至少用多长的木条?
2、(课件出示一块正方形玻璃边长12分米)要在玻璃四周贴上花边,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3、在书包里拿出一本书,想办法求出这本书封面的周长。
4、李叔叔给房子前面的小院围上栅栏,栅栏总长是多少长?
5、师:今天,同学们能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我决定奖励大家一张书签,(出示正方形书签)这个正方形边长2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呢?(学生回答)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把这张对折的书签打开,它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谁能求出这个长方形周长呢?回答正确的,老师就把书签奖给他。学生们都非常积极发言,解题方法多样,加深了对新知识的掌握。
总之,在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学生实际生活情况和数学几何的特点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把观察、操作、表述、应用等活动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参考文献】:
[1]《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
[2]王丽君.《论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方式及教学策略》.《学.子》2016.4
[3]《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