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华 肖盾
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拾回桥小学 湖北省荆门市 448270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小学低年级学生年纪小,注意力的持久性和稳定性都较差,对学习目的、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尤其需要一定的兴趣作为其展开一切学习与探索活动的内驱力。基于此,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经验,对如何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兴趣;小学数学;导入;游戏;动手操作
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与探究活动之中。然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仍遵循着传统的教育观念,采用落后的教学方法,机械地向学生进行课本内容及解题技巧的灌输,这便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鉴于此,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明确学习兴趣培养重要性的前提下,贴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的学科特点,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一、精心设计导入,引燃学习兴趣
一个有效的导入环节可以在迅速激活课堂的同时,引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内容的讲授奠定基础。鉴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特点,教师应坚持以兴趣为导向,在准确把握学生思维水平和教学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对导入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心向,进而积极投身于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以“克和千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为调节课堂气氛,引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我先是出示了一大一小两个果冻,并向学生问道:“老师这里有两个果冻,哪个重?哪个轻?”待学生回答完毕,我继续出示了无法一眼看出轻重的一个梨和一个苹果,并问了学生同样的问题,这时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认为梨更重,有的认为苹果更重。接着,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相关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转身板书:克和千克。如此,通过在导入环节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并引导学生感知物体的轻重,不仅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而且还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有利于引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组织趣味游戏,丰富学习体验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游戏则是他们最为喜爱的活动形式。
基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教师不妨因势利导,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组织开展一些趣味游戏,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还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进而有利于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以“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后,我运用多媒体出示了游戏情景图,并对学生说道:“狮子城商店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客人,商店里都忙不过来了,想请6个小售货员,谁愿意当?”之后,我请每一小组选出一个人来当售货员,并给他们带上工作卡,其余学生当顾客。在游戏开始之前,我为每个“顾客”发了一些钱,并对学生提出了几点要求:“当顾客的同学喜欢买什么都可以,不过要排队一个一个地去买;当售货员的同学要注意核算顾客给的钱够不够,需不需要找零。”在模拟购物活动中,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动手操作,发挥主体作用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纪小,认知能力较为低下,理性思维尚未成熟,正处于感性的认知模式。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和平台,以便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促使形象感知转化为理性认识。
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一)”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是通过一些具体事物,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对称现象。之后,我让学生试着动手剪一只“蝴蝶”。在这之后,我向学生问道:“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的蝴蝶非常逼真,有的却不像呢?为什么只要画蝴蝶的一半?”待学生简单交流讨论过后,我让学生先对折,再画一画,剪一剪,用这种方法再剪一个其它的对称图形。如此,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课堂学习的主人,而且还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总而言之,要想使学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准确把握学生最佳心理状态的前提下,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数学教学的模式、过程与方法进行积极地调整和优化,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自觉投身于数学学习活动之中,进而有效地改善教与学,获取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苏骁靓.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246-247.
[2]何夏云.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