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盛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二幼儿园 311100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开展“奇妙的蛋”的主题活动来引导幼儿认识生命、守护生命、珍爱生命,培养幼儿热爱生命的意识。首先,从幼儿阶段进行生命教育的意义和现状介绍研究背景,接着从创设包含问题的主题活动情境、提供能够持续进行深入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与主题活动之间搭建桥梁、引导幼儿在主题活动中探索与深入思考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实现深度学习,最后,从幼儿和教师两个层面介绍了本次主题活动的成效。
关键词: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中的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幼儿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调动所有感官,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幼儿未来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成为一个具体而丰富的人。因此,深度学习的提出,再次凸显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不过,也对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笔者结合自身教育经验,通过“奇妙的蛋”主题活动,谈谈自身对主题课程中深度学习的理解。
一、问题的提出
(一)在幼儿阶段进行生命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人们对幼儿教育的关注越来越高,各种各样的教育形式也发展起来,幼儿阶段是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生命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幼儿阶段的生命教育能够促使幼儿认识生命,让幼儿对生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了解自然界生命的神奇;还可以培养幼儿对于生命的保护和珍惜之情引导幼儿掌握一些保护生命的方法,学一些简单的生存策略;还可以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进一步教育幼儿尊重生命。
幼儿阶段生命教育开展现状
虽然很多幼儿园也开展了生命教育的主体活动,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理念陈旧
一般而言,生命教育是包含死亡教育的,但很多幼儿园认为幼儿太小,谈死亡这个话题过于沉重,因此,大多将死亡教育排除在外,幼儿只能凭借自己的碎片化的认知和片面的消息来源认知死亡,甚至对死亡歪曲理解,无法真正理解死亡的意义。例如,在“认识生命”这一主题的活动中,教师只关注幼儿关注生命的神奇、生命的宝贵、生命的来之不易等,却对生命的消逝从不涉及,不利于幼儿对生命的全面认识。
教育目的功利
幼儿教育过于功利化,很多教师和家长认为分数和升学才是最重要的,对于生命教育这类主题活动不屑一顾,导致幼儿除了学习之外对其他事物知之甚少,不利于树立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例如,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幼儿家长的要求,在幼儿阶段就传授了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导致幼儿在幼儿园时期就有了一定的学习压力,不利于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
3.教育过程形式化
很多幼儿园的生命教育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幼儿被动地听,没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相对枯燥乏味,这对于活泼爱动的幼儿来说是很低效的。例如,在绘本阅读的主题活动中,教师过分注重自身的主导地位,一直都是自己在讲绘本的内容,幼儿没有参与的机会,整堂课死气沉沉,没有活力,这样的教学往往很难引起幼儿的兴趣,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活动实践过程
本研究主要从小班“奇妙的蛋”这一主题活动入手,从浅入深的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引导幼儿进行深度学习,并取得了教好的效果。在整个活动中,紧紧围绕奇妙的蛋宝宝主题活动中如何深度学习的方式,来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自然而然了解对生命基本的认知,具体的主题活动依据与过程分享如下。
顺应小班幼儿的学习方式
小班幼儿主题活动的开展不能以教师的意愿为主,而是应该以生为本,结合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方式来进行,具体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
1.直接感知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主题教育活动中要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开展能让学生直接感知的活动,激发幼儿参与兴趣的同时,达到教育的目的。
2.亲身体验
小班阶段的幼儿活泼爱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在主题活动过程中要意识到学生这一特点,不要参与过多,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参与进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实践操作
在小班幼儿主题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参与实践操作,只有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幼儿才能有更加深刻的感悟,才能更好地发挥主题教育活动的效果。
追随不同特点幼儿的学习差异
在小班幼儿主题活动过程中,除了要顺应幼儿的学习特点外,还要符合不同特点幼儿的学习差异,要做到因材施教。
故事、情境串联
在小班幼儿主题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注重故事、情境等的连接性,要循序渐进、无缝衔接地将所有的活动过程串联起来,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既感受到主题活动的乐趣,又受到相应的教育。
直观操作适度挑战
主题活动的设置还要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和挑战性,但要结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设置幼儿经过适当努力就能完成挑战的任务,不能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这样不利于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探究、调查、实验
在小班幼儿主题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进行深度学习,不能只浮于活动表面,要积极引导幼儿进行探究、调查、实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三)进一步辨析操作活动的内容适宜性
1.创设包含问题的主题活动情境
幼儿的主题教育活动往往也包含着探究和解决问题,问题的复杂程度同样会影响主题教育活动中学习的深度。而幼儿所能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既受其发展水平的影响,也受主题教育材料和情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将学习与发展期望镶嵌在其中。
基本问题总结:
1.所有的蛋都是圆的吗?
2.蛋是什么颜色的?
3.蛋里面有什么东西?
4.蛋是怎么来的?
5.为什么有的蛋上有很多斑点?
6.为什么有的蛋是吃的,有的蛋却会生出小宝宝。
★7.鸡蛋怎样变出小鸡?(重点探索的问题)
例如,在“奇妙的蛋”这一主题教育活动中,在活动之初,教师首先创设相关的主题活动情境,询问幼儿都接触过哪些动物的蛋,它们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吃过最好吃的是什么蛋,引导幼儿在热烈的分享中投入到主题活动氛围中去,接着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蛋让幼儿观察,但是随着幼儿对蛋的兴趣愈发高涨,幼儿已经不满足于仅仅“观察”蛋的特征,而是希望蛋里真的能够孵出小动物。于是,教师把受精蛋和孵化箱带到教室让幼儿观察小鸡孵化的过程,感知生命的奇迹。通过与主题相关的情境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主题活动中去,为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2.提供能够持续进行深入研究的时间和空间
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期望学习者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探索和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有时候幼儿教师常常因为各种压力而在课堂上掩藏许多重要的内容,只注意幼儿学习的广度而忽视其深度。而只有给予幼儿适当的时间和机会做深入的探讨,才能帮助他们建构和真正理解知识。
本部分思维导图具体如下:
一、孵蛋——探索孵化生命的过程
选蛋——受精蛋
做标记——用各种方式做标记
和蛋宝宝说悄悄话——情感交流
猜测——蛋宝宝多久才出生
孵化蛋需要注意的问题?(幼儿自己探索出来的方法。例如:不能弄碎蛋宝宝、要有适合的温度,)
二、鸡宝宝出生了——尝试保护生命的方法
小鸡吃什么?
小鸡的粪便
小鸡生病了怎么办?
天冷了,怎样给鸡宝宝保暖?
三、鸡宝宝死了——了解生命的生老病死以及生命的脆弱
1.鸡宝宝为什么死了?
2.怎样照顾留下的鸡宝宝
例如,在“奇妙的蛋”这一主题教育活动中,观察小鸡的孵化过程是需要一定时间的,需要教师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观察小鸡的孵化,照顾新生生命等。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小鸡在孩子们的加油声中成功破壳而出,但是出生几天之后就生病了,孩子们非常担心鸡宝宝,纷纷提出要带小鸡去医院,教师和孩子们带着小鸡去医院做了检查,检查之后发现小鸡得了肺炎,并请医生给小鸡开了药带回班级。在小鸡养病期间,孩子们会时刻注意在教室中小声说话,生怕打扰到鸡宝宝休息。但是最终很不幸,鸡宝宝还是离开了,教师把小鸡埋在了幼儿园一棵杨树下,并带着孩子们来到杨树下,孩子们默默看着埋葬鸡宝宝的地方,有些幼儿还流下了眼泪。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幼儿一直想着鸡宝宝,通过各种形式怀念鸡宝宝。深入学习的过程需要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自己去体验,以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这次活动教师耐心地培养幼儿等待小鸡出生,精心照顾生病的鸡宝宝,给幼儿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深入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让幼儿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3.在教学与主题活动之间搭建桥梁
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将教学主题与主题活动相结合,搭建教学与主题活动之间的桥梁,这样可以丰富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可以增进幼儿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分享,启发幼儿多角度思考,拓展学习空间,促进经验整合。当然,二者的结合不是统一要求,而是提供经验,唤起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自发地表征与教学有关的内容,引导他们在主题活动中有更深入的收获,包括知识层面、情感层面以及道德品质等层面。
例如,在“奇妙的蛋”这一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也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情况引发幼儿的思考,引导幼儿了解事情表面更深层次的内涵,使教学与主题活动有效连接起来,促进幼儿相关经验的整合。在小鸡出生后生病时,教师带着去医院看病,教师由此契机与幼儿讨论“我们生病了该怎办”,让幼儿从小鸡生病这件事情上思考我们生病该如何处理,培养幼儿的生命健康意识。在小鸡不幸离开后,幼儿都很伤心沮丧,教师藉此契机向幼儿传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幼儿懂得珍爱生命,还要懂得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传达死亡的涵义,培养幼儿热爱生命的积极品质。
4.引导幼儿在主题活动中探索与深入思考
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追随和放任儿童的兴趣,而是要分析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所包含的学习机会,把握好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需要努力的程度,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探索并积极思考。例如,在“奇妙的蛋”这一主题教育活动中,通过这次活动,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见证了生命的奇迹,看到了小鸡从一颗蛋到出生再到消逝的全过程。教师要善于通过这次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对生命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了解生命不能重来,懂得生与死的涵义,并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生死。相信有过这样一次特殊的经历后,孩子们会更加理解生命的意义,更加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反观此次的教育行为,没有刻板的说教和设计痕迹,一切情感流露和表达,更加自然和质朴,潜移默化中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三、主题活动成效
这次主题活动效果较好,对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学生的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具体如下。
(一)加深了幼儿对生命的认识
通过这次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在观察鸡蛋孵化、小鸡出生、小鸡离开等活动过程中目睹了一个生命的全过程,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更加理解,而且培养了幼儿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培养了幼儿热爱生命的积极品质。
(二)提升了教师的主题活动组织能力
整个主题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需要教师有较好的课堂开发能力、组织能力、课程实施能力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加深刻理解了主题活动中进行深度学习的途径与方法,并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主题活动组织能力,有助于之后开展更加高效的深度学习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幼儿的学习是一种活动式的学习,这种学习体现在活动和游戏中,关注深度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话题。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主题活动,通过创设情境、给予时间和空间、教学与活动有效连接、引导幼儿进行活动反思来促进幼儿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侯越. 幼儿生命教育的干预研究[D].沈阳大学,2017.
[2]杨玉砚.农村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7(17):73-75.
[3]徐兰兰. 幼儿园生命教育的现状及实施对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
[4]汪宁馨. 深度学习视角下大班主题建构活动的教师言语指导行为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